中国海军从1949年4月23日成立至今已70年,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已建设发展成为一支迈向现代化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已由单一的水面舰艇兵力,逐步发展成为一支由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岸防兵和陆战队五大兵种组成的近海防御力量,并具有核常兼备的双重作战能力的综合性军种。
目前,我国远洋海军目标明确,海军装备中具备远洋能力的舰艇仍然不足。1、从政策角度来看:我国海军目前正处于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海防卫”的关键时期,舰船大型化与电气化为大势所趋;2、从编制来看:当前我国海军驱护舰支队仍有较大新列装空间和更新换代空间;3、从排产情况来看:两大关键因素将促使海军造舰产业链保持稳定成长,一是海军为保证装备整体战斗力的持续性及服役、维修、退役节奏将保持订单稳定释放,二是舰船中期坞修周期将至而带来的军船坞产能利用率提升。我们预计,2019-2025年海军装备费用总投入有望超万亿,其中远洋海军装备、电子信息化装备、海军航空装备将迎来快速发展。
一、海军发展史
我国海军自1949年成立以来经过70年发展,经历了从“近岸防御”、“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三个阶段的发展,也是从“黄水”、“绿水”逐步走向“深蓝”的过程。海军装备从初期的不足千吨的小艇发展至多艘航母及万吨驱逐舰组成的远洋舰队。
中国海军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诞生:1949-1960年,中国海军的新生。我国海军正式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并于同年的11月建立了海军的第一支舰艇编队。我国海军在上世纪50年代完成了多个首次,包括首艘旗舰接收、首艘驱逐舰接收、首艘自建常规潜艇、首艘仿制护卫舰等。
1949-1960年我国海军发展重要时期
时间 | 标志 | 时间 |
1949.4.23 | 海军成立 | 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成立,张爱萍将军任首任司令员。 |
1949.11.8 | 首支编队 | 在接受国民党海军旧军舰的基础上组建海军第一支舰艇编队。 |
1950.7 | 首艘旗舰 | 日本赔偿的宇治号炮舰更名南昌号,成为人民海军第一艘旗舰。 |
1954 | 首艘驱逐舰 | 中国接收苏联的“鞍山”舰是人民海军的第一艘驱逐舰,四艘鞍山级驱逐舰被誉为人民海军四大金刚。 |
1955.1.18 | 首次协同作战 | 华东军区海军参加了解放军历史上首次三军协同的攻岛登陆作战。 |
1957.10 | 首艘仿制潜艇 | 我国根据苏联图纸仿制的6603型潜艇服役,成为我海军第一艘自行建造的常规潜艇。 |
1958 | 首艘仿制战舰 | 01型护卫舰“成都”级服役,我军以苏联“Riga”级护卫舰为蓝本首次成功仿制的战舰。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萌芽:1960-1980年,从装备仿制到自研储备。1960年代,我国海军以仿制苏联装备为主,同时进行着自己的技术储备。正是由于60年代奠定的技术基础,造就了海军70年代的国产化和80年代水下核打击力量的跨越。中国海军的70年代是里程碑式的年代,第一代自主研发的大型驱逐舰、第一代自研常规潜艇、第一艘核潜艇、第一代拥有防空导弹的护卫舰都在1970年前后入役。
1960-1980年我国海军发展重要时期
时间 | 标志 | 时间 |
1966.8 | 首艘护卫舰 | 我国自力更生研制的一型火炮护卫舰65型“江南”级护卫舰首舰交付。 |
1970 | 首艘防控护卫舰 | 053“江东”级防空护卫舰首舰开始正式开工建造。 |
1970.7 | 首艘自研驱逐舰 | 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型驱逐舰,自研的第一型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济南”号下水。 |
1970.12 | 首艘核潜艇 | 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091“汉”级下水,1974年入役,该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 |
1971 | 首艘自研潜艇 | 海军第一代自行研制常规潜艇035型“明”级下水。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曲折发展:1980-2000年,具备核打击能力及驱护舰代次提升。中国海军在这个阶段整体发展较为缓慢,国防工业发展滞缓,整个90年代中国海军主力舰艇服役数量较少。但在此期间,海军装备仍在“小步快跑”发展了第二代驱逐舰。核潜艇发射了战略导弹,标志着我国也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1995-96年的台海危机为我国海军建设敲响警钟,也是海军快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80-2000年我国海军发展重要时期
时间 | 标志 | 时间 |
1988.9 | 二次核打击 | 核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型战略导弹,成为世界第五个有此能力的国家,拥有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
1988.3.14 | 赤瓜礁海战 | 我海军502、531、566舰艇编队与越南海军505编队展开赤瓜礁海战,我国海军完胜。 |
1993.7.23 | “银河号”事件 | 美国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向伊朗运输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银河号被迫中止航行达33天。 |
1994 | 第二代驱逐舰 | “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为中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 |
1995-96 | 台海危机 | 我国军队在东南沿海进行导弹试射和大规模军事演习震慑台独,但以当时海空军实力难以对抗美军介入。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快速发展:2000年至今。我国在台海危机后大力发展海军装备建设,包括航母建设立项、国产052C/D“盾舰”批量建造、远洋海军战略的提出等里程碑事件。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海军发生了跨越式的快速发展,海军装备进入补偿式增长期。进入2010年后,航母舰队建设成为近十年中国海军发展的主旋律,大国远洋海军建设步入正轨。
2000年至今我国海军发展重要时期
时间 | 标志 | 时间 |
2002.5-9 | 首次环球航行 | 中国海军“青岛”号驱逐舰和“太仓”号补给舰组成舰艇编队,进行首次环球航行。 |
2008 | 亚丁湾护航 |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护航,为中国海军最大远征。 |
2009 | 青岛阅兵 | 为庆祝人民海军诞生60周年,中国海军在青岛举行海上阅兵。 |
2012.9 | 首艘航母 | 改装自“瓦良格”号的“辽宁”号加入中国海军作战序列。 |
2012.11.23 | J-15首降 | 歼-15降落在“辽宁”号航空母舰甲板上,由飞行员戴明盟首降成功。 |
2013.1 | 新型驱逐舰 | 052C“长春”号驱逐舰服役。 |
2014.3.21 | 新一代驱逐舰 | 052D首舰“昆明”号入列,具有较强的区域防空和对海作战能力。 |
2017 | 首艘国产航母 | 首艘国产航母001A型下水。 |
2017.6.28 | 大型驱逐舰 | 海军第一艘排水量过万吨的大型驱逐舰055级导弹驱逐舰下水,将成为未来航母编队的防空中坚。 |
2018.4.12 | 南海阅兵 | 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人民海军48艘战舰,76架战机,10000余名官兵接受检阅。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海军编制
我国海军在军改后共分三大舰队,北海、东海、南海三大舰队分属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战区。海军部队主要分为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陆战队共五支部队。
海军主要部队组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 潜艇部队
以潜艇为基本装备,主要在水下遂行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海军潜艇部队装备战略导弹核潜艇、攻击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编有潜艇基地、潜艇支队。潜艇主要使用鱼雷、水雷、导弹等武器,具有隐蔽性好、突击力强、续航力和自给力大等特点。可攻击敌方大、中型舰船和潜艇,突袭陆上战略目标,袭击和封锁港口、基地,破坏海上交通线以及进行侦查、反潜、布雷、巡逻和运送人员、物资等,是海军重要的突击力量,战略导弹核潜艇是国家重要的核反击力量。
2、水面舰艇部队
以水面舰艇为基本装备,在水面遂行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可攻击敌方海上和沿岸及其一定纵深内的目标,参加争夺制海权的斗争,进行海上封锁、反封锁作战、参加登陆、抗登陆作战,保护或破坏海上交通线等。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时,水面舰艇部队是当时唯一的海上兵力。同年11月,组建护卫舰大队。此后,又陆续组建了登陆舰、扫雷舰、鱼雷艇、猎潜艇、驱逐舰等部队。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海上突击和保障力量,可执行对海、对空。反潜、对陆上目标作战的任务。
3、航空兵部队
以飞机为基本装备,主要负责海洋和濒海战区的控制权,从海空掩护、支援己方舰艇的战斗行动等。海军航空兵是从建立航空学校起步的。航空兵部队主要装备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两大类,是海战区夺取和保持制空权的重要力量。固定翼飞机按功能划分为歼击机、歼击轰炸机、电子干扰机、水上飞机、侦察机、反潜机、巡逻机、运输机等;直升飞机按功能可划分为攻击升机、搜救直升机、侦查直升机、反潜直升机、运输直升机等。
4、岸防部队
以岸炮和岸舰导弹为基本装备,部署在沿海重要地段,主要遂行海岸防御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包括海岸导弹部队和海岸炮兵部队。可突袭地方舰船,保卫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地段,扼守海峡、水道,掩护近岸交通线和己方舰船,支援岸导和要塞守备部队作战等。岸防部队主要由岸舰导弹、高射炮兵、海岸炮兵等组成,编有岸导团、高炮团等。
5、陆战部队
以两栖作战武器为基本装备,主要遂行登陆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可单独或配合其他军兵种实施登陆作战,参加海军基地、港口、岛屿的防御作战及特种机动作战等。陆战部队具有反应快、机动能力强、合成度高等特点,是实施两栖作战的快速突击力量。陆战队由陆战步兵、两栖装甲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两栖侦查兵和各种勤务保障分队等组成,目前编有陆战旅。
三、海军装备
海军武器装备是海军诸兵种执行作战、训练任务和实施勤务保障的各种战斗装备和技术装备的总称,是构成海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对保卫领海安全、维护海洋权益、开发利用海洋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海军舰艇按装备类型可分为主战舰艇(航母、驱逐舰、护卫舰)、两栖舰(两栖攻击舰、两栖登陆舰)、潜艇(常规动力、核动力)、军辅船(补给舰、扫雷艇、科考船等)四大类。其中,主战舰艇具有技术附加值高、作战性能强的特点。此外,随着我国远洋海军的逐渐成型和对作战训练的重视度提高,未来远洋补给舰、扫雷舰和两栖登陆舰增速将持续提高。
海军舰艇主要分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航空母舰是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统平台,以001顺延命名,目前服役一艘,在建一艘。航母是具有空中支援和远程打击能力载体的水面舰艇,舰队中的其它舰艇为其提供保护,发展至今已成为现代蓝水海军不可或缺的海军装备。我国的首艘001型航母是将苏联“库兹涅佐夫”级的“瓦良格”号重新改装,于2012年9月25日入役,名为“辽宁”号。首艘国产型航母于2017年4月下水,于2018年5月13日进行了试航。
各国现役航母数量对比(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驱逐舰是航母编队防空反潜的“带刀护卫”,向电气化、大型化方向发展目标明确,国产型号主要为052(B-D)及055两种。驱逐舰在二战前主要负责配合主力攻击的战舰与巡洋舰的支援工作,而二战后无空优能力的战舰逐渐消失淘汰。而巡洋舰在模组化的反舰导弹技术进步下,显得体型过大而笨重。因此驱逐舰便逐步在功能上取代了前两者地位,占据海军主战舰艇的头把交椅,以055为代表的新型驱逐舰排水量也达到了万吨以上的巡洋舰级别。
中国现役及退役驱逐舰型号
驱逐舰型号 | 造船厂 | 服役状态 | 首舰下水 |
051 | 大连厂 | 部分退役 | 1970 |
052 | 江南厂 | 部分退役 | 1991 |
051B | 大连厂 | 现役 | 1997 |
现代级 | NorthYard | 现役 | 1994 |
052B | 江南厂 | 现役 | 2002 |
052C | 江南厂 | 现役 | 2003 |
051C | 大连厂 | 现役 | 2004 |
052D | 江南厂&大连厂 | 现役 | 2012 |
055 | 江南厂&大连厂 | 现役 | 2017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护卫舰是编队侦察与反潜,国产型号主要为054(A-B)和和056(A)两种型号,分别定位为中远海和近海作战。054型护卫舰为中远海防卫型号,056为滨海巡逻的水警型号。护卫舰的主要任务是为舰艇编队担负反潜、护航、巡逻、警戒、侦察及登陆支援作战任务,必要时可提供无人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
补给舰以901和和903为型号名,分别为航母编队的远洋补给舰和综合补给舰。主要用于航母战斗编队、舰船供应正常执勤所需的燃油、航空燃油、弹药、食品、备件等补给品,主要负责主战舰艇的补给任务。其特殊设计在于舰艇装有舰员级的远程维修系统,并且减少所有辅助维修系统的能量需求,因此在任务中被广泛地使用。
潜艇以039和和094等命名,分别为常规型潜艇和战略核潜艇,作为中远海防卫和航母编队的水下防御与打击力量。潜艇一般被认为是战略武器(尤其是中大型的弹道导弹潜艇与巡航导弹潜艇),在裁军或扩军谈判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按体积可分为大型(主要为军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潜艇、潜水器)和水下自动机械装置等。潜艇也是较早期就有的匿踪载具。研发潜艇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业能力,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自行设计和生产军用级潜艇。
固定翼飞机是海军航空兵部队主要装备,包含歼击机、歼击轰炸机、电子干扰机、水上飞机、侦察机、反潜机、巡逻机、运输机等。海军主力固定翼飞机为第三代歼-10、歼-11B战斗机、歼轰-7,苏-30MK2和轰-6等。舰载固定翼飞机通常装备在航空母舰上,依靠自身引擎动力,冲上跳板升空,主要用于攻击空中、地面、水面和水下目标,完成预警、侦察、巡逻、护航和反潜等任务,是航母战斗群攻防作战的核心,也是海洋战场上夺取和保持制空权、制海权的重要力量。
预警机是远洋海军必不可少的“力量倍增器”,国产型号为“空警”系列。截至2017年6月,海军航空兵装备了2架空警-500预警机。舰载预警机可以在尽可能远的距离探测到敌方的飞机、导弹,以协调战斗机特遣队的行动,也可以使友军战斗机能够及时应对即将到来的威胁。预警机平台携带强大的远程雷达,比战斗机的雷达覆盖范围更大、能力更强,还可以与战斗机进行配合,在尽可能远的距离打击敌方飞机。
舰载直升机是现代水面舰队的一支主要作战力量,海军航空兵主要装备直-8,直-9和俄罗斯卡-28。直-9是我国海军目前装备量最多的直升机,用于反潜、通勤及搜救。舰载直升机具备机动灵活、反应迅速、低空性能好等特点,可以大幅度提高舰艇的作战与生存能力,在现代信息化海战中尤其是在反潜、侦查、救护等领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海军航空兵直升机装备
机名 | 生产国 | 机型 |
直-8 | 中国 | Z-8 |
直-9 | 中国 | Z-9C |
卡-27 | 俄罗斯 | Ka-28 |
卡-31 | 俄罗斯 | Ka-31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无人机型号主要包括“翼龙”、“彩虹”及“无侦”等系列。舰载无人机是一种新型战斗力,中国海军装备无人机主要用于侦察、监视、火力校射或者靶机。航母舰载无人机以航母为储存和维护平台,能够在航母上自主滑跃、弹射起飞和阻拦着舰,可独立开展复杂作战环境下的作战任务,也可与有人舰载机协同作战,是现代信息化战场上不可或缺的武器装备。
四、行业未来趋势
我国海军虽然历经70年发展,但装备数量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海军装备是对外宣示武力和采取区域战争的主要武器,海军舰艇编队的强大也是国家军事能力的象征。中国在海外有众多的核心利益,包括对重要的贸易通道、海外资产、油气资源运输等的保护,每年80%以上的石油进口通过海路运输,因此海军的强大也时刻保障着国家的能源安全。虽然近年来海军装备呈快速增长趋势,但实力与美国相差较大。目前中国海军舰艇总量与美国相当,但舰艇总排水量仍与美国有较大差距,在各类舰艇的平均排水量和最大排水量方面均处于落后水平。
军品装备的买方单一性决定了其行业特性,海军装备需求也最终决定了其市场空间。我国2019年军费预算约1.19万亿元,海军是我国国防建设重点投入方向,其所占费用应与美国海军军费占比相似约为1/3,假设我国装备采购费用约占总军费的33%,预计我国海军2019年装备费用约为1322.1亿元。
考虑到海军装备为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重点方向,若按照海军建设到2025年前维持2019年军费预算的7.5%增速的保守估计,假设2019年海军装备预算费用为1322.1亿元,预计2019-25年海军装备建设预计将投入1.16万亿元人民币。
未来海军装备建设投入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海军装备的吨位与价格比按照其所履行的职能不同而有所区别,有远洋作战向滨海作战单吨价值量逐渐减小的趋势。我国海军未来装备的计划与目标明确,海军远洋类型的主战装备市场空间巨大,我国海军战略目前正在从“近岸防御”转向“远海防卫”,海军远洋装备处于补偿式发展时期。
军队编制最终决定了未来海军的装备需求空间。1、从政策角度来看:我国海军目前正处于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海防卫”的关键时期,舰船大型化与电气化为大势所趋;2、从军队编制来看:当前我国海军驱护舰支队仍有较大新列装空间和更新换代空间;3、从排产情况来看:两大关键因素促使海军造舰仍将保持稳定增速,一是海军为保证装备整体战斗力持续性及服役、维修、退役节奏将保持订单稳定释放,二是舰船中期坞修周期将至而带来的军船坞产能利用率提升。
从建造周期角度考虑,2017年4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是我国的第二艘航母。若按照5年的航母建造服役周期计,2025年前我国最多将拥有3-4个航母编队。若按4艘航母计,组成完整的航母编队共需约8-12艘055型驱逐舰。
我国对照美国航母打击群的对应型号
舰艇类型 | 型号 | 航母战斗群 (旧) | 航母打击群 (新) | 我国对应型号 |
航空母舰 | “尼米兹”&“福特”级 | 1 | 1 | 常规动力航母 |
宙斯盾巡洋舰 | “提康德罗加”级 | 2 | 1 | 055型驱逐舰 |
宙斯盾驱逐舰 | “阿利•伯克”级 | 2 | 2 | 052D型驱逐舰 |
驱逐舰 | “斯普鲁恩斯”级(已退役) | 1 | 0 | - |
护卫舰 | “佩里”级 | 2 | 0 | 054型护卫舰 |
攻击级核潜艇 | “洛杉矶”级 | 2 | 1-2 | 095型潜艇 |
战斗支援舰 | “萨克拉门托”级 | 1 | 1 | 901远洋补给舰 |
航母编队舰艇总数 | 11 | 6-7 | -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海军编制角度考虑,为了满足三大舰队下辖的驱护舰队的编队组成,我国未来几年对052D型驱逐舰和054A型护卫舰有比较大的列装需求。按照驱逐舰支队改革扩编方向,未来海军驱逐舰支队的驱逐舰将完全由“盾舰”(052C+052D)组成,052D型驱逐舰仍处于缺编状态;未来护卫舰或将全部由具备垂发能力的护卫舰(054A)组成,目前也仍有建设需求。052D型驱逐舰首先实现了解放军海军水面舰艇防空、反舰或反潜等多种舰载武器的共架发射,体现了中国海军“平台通用化、装备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可单独或协同海军其他兵力攻击水面舰艇、潜艇,具有较强的区域防空和对海作战能力,甚至对地打击能力。054型护卫舰满载排水量4000余吨,采用柴油动力,四机双桨、双舵,最大航速27节,主要担负编队反潜或编队指挥任务。随着我国对海洋权益重视程度的提升,海军对新型装备的需求愈加迫切,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型战舰陆续下水。从排产情况来看:两大关键因素促使海军造舰产业链将保持稳定成长,一是海军为保证装备整体战斗力持续性及服役、维修、退役节奏将保持订单稳定释放,二是舰船中期坞修周期将至而带来的军船坞产能利用率提升。
1、舰船制造产业链
海军装备是不折不扣的大国重器,当前科技技术的快速迭代,已从简单的系统工程上升为复杂的巨系统工程,从原材料到最终总装的产业链较长,技术相关性较高,是典型的高端制造业。海军装备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中游分系统承包商、下游总装单位及终端需求四大部分。
2、造船厂
海军舰艇制造的下游终端为两大造船集团旗下的造船厂以及军属造船厂,最主要的造船厂为中船重工集团旗下的大连船厂、武昌船厂以及中船工业集团旗下的江南船厂、沪东船厂、黄埔文冲船厂等。军民船的设计建造一般流程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和建造,一般而言前两步在科研院所内基本完成,后两步主要在造船厂完成。
舰艇订单实施统一招标,具备承制资格的各大船厂均可竞标,并逐一签订采购合同,从而大大加快生产交付速度。海军装备的招标采购目前大多采用竞标方式,各大具有承研资质的船厂皆可参与竞标,多型舰艇可同时在不同船厂开工以降低成本。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船重工集团,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船舶企业,涵盖了从产品研发、设计、建造,到维修、改装与绿色拆解全寿命周期服务的业务,同时汇聚了军工、民船、海洋工程装备、修/拆船、重工等五大业务板块的装备制造。公司是我国为海军建造舰船最多的船厂,成功建造交付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目前承担着多型重大的军工项目建造任务,是目前中国海军最重要的合作方和舰船建造基地。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船重工集团,是我国现代化的水下、水面舰艇制造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军工建造规范和自主创新的工艺体系,为我国海军装备换代升级和国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武船集团建造的军贸产品出口到非洲、南亚、中东、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1865年清朝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国家特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家重点军工企业。江南造船厂作为多型驱逐舰首舰下水的船厂,以055型驱逐舰、052D型驱逐舰下水为标志,见证了我国驱逐舰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分系统
舰艇内按照分系统可分为船体、动力、电子、武备、机电五大部分。船体部分主要是铸锻件、大型分段和生产设计部分,主要由造船厂负责完成;动力系统一般按照类型不同可分为燃气动力、蒸汽动力、柴油动力、核动力、全电动力和热气机动力;电子系统可细分为雷达探测、指控系统、电子对抗、声呐系统、通信系统等;武备系统按照舰艇的功能不同其搭载武器区别较大,一般包括主炮、副炮、垂发系统、舰载导弹等;机电系统通常可分为甲板机械(弹射系统、升降机系统)、辅机、电力控制和机械控制系统等。
从军船各细分系统来看,动力、电子及机电相关分系统及配套迎来快速增长期。2019年,以新型航母、055型万吨驱逐舰、电推型护卫舰等为主的新型舰艇建造和下水为标志,船舶动力、电子、机电等为代表的高附加值型细分配套行业有望获得较快增速。
电子系统:当前我国海军舰艇总吨位正处于快速提升期,而海军电子信息装备随着海军舰艇逐步列装服役仍需长期技术积累并结合实际的作战训练不断迭代,随后几年舰船电子信息装备采购有望进入高峰期。目前我国海军舰载电子信息类装备投入占装备总价值量不足30%,与国外约45%的比例相差较大。未来随着海军长期作战训练不断积累技术迭代,以及海军新服役舰艇进入战斗力形成阶段,对电子信息化类产品需求将进一步不断增大。
目前我国舰船动力系统主要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柴油机、全电动力、热气机动力和核动力。舰船通常使用模块化生产方式,最后多个模块总装集成为舰艇整体,而动力系统一般在总装完成并下水前需交付至船厂,因此舰船动力系统具有下水前交付的特点。目前我国各型动力系统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其中全电动力仍在预研阶段,随着我国舰艇大型化与电气化,我国大功率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全电动力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将明显提升。
目前具有海军舰船配套业务的上市公司中,相关业务占公司总营收比例通常较小,一方面是我国海军进入快速发展期时间仍然较短,产业集中度相对分散;另一方面,舰艇配套业一般为军民融合企业,其业务除供应海军外还会供应至其他军种,海军装备配套业务为公司的民参军业务或非主营业务。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海军装备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