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有机颜料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有机颜料的特性、分类和应用领域

    1、有机颜料的特性

    (1)颜料与染料

    使物质显现颜色的物质统称为着色剂,着色剂主要分为染料和颜料两种。染料是指溶于水或其他溶剂的着色剂;颜料则是不溶于水或其他溶剂的着色剂,主要以细微颗粒分散在使用介质中着色。除了具有与染料类似的耐光性、耐气候性、耐酸碱性、耐溶剂性、耐迁移性等特性之外,颜料还具有其他特定的性能,如色光、着色力、分散度、遮盖力、耐热性、耐渗水性、耐翘曲变形性等。着色剂所包括产品类别如下所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染料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先溶于使用介质, 在染色时经历了一个从晶体状态先溶于溶剂成为分子状态后再上染到其他物品上的过程。因此,染料主要用于纺织品等材料的染色,并且染料自身的颜色并不代表它在织物上的颜色。颜料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不溶于使用介质, 所以始终以原来的晶体状态存在,并分散于各介质中。因此,颜料常用于涂料、油墨、塑料和橡胶,以及陶瓷、造纸等的着色,其应用领域较染料更加广泛。颜料自身的颜色就代表了它在底物中的颜色。正是因为颜料始终以晶体状态存在,其赋予了被着色物质具有较好的颜色耐久性能,如耐光牢度、耐气候牢度和耐迁移性能。溶剂染料是一系列能溶于溶剂的有机发色化合物。与颜料不同,溶剂染料是透明的,且有着非常高的着色力。溶剂染料的用途广泛,从最初的溶剂着色、塑料着色,扩展到用于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液晶着色。溶剂染料可用于聚乙烯、聚碳酸酯、聚酯等工程塑料和某些合成纤维的原浆着色。

    (2)有机颜料与无机颜料

    颜料分为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两大类。无机颜料一般是一些金属的盐或氧化物等,可细分为氧化物、铬酸盐、硫酸盐、硅酸盐、硼酸盐等。无机颜料热稳定性及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廉,因此用量很大,但其缺点在于品种不多,着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而且一般来说不够鲜艳。人工合成有机颜料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经过 100 年的发展,有机颜料的品种已经十分丰富, 在《染料索引》 上登记的颜料品种的化学结构多达 800 多种,绝大部分是有机颜料。由于一个化学结构可以通过调整结晶形态、进行颜料化制成不同剂型的产品,因此,市场上实际销售的颜料品种十分丰富,比如:颜料蓝153,巴斯夫生产近 30 种剂型,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 30 多种剂型。有机颜料着色力高、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但在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等方面通常不如无机颜料。但随着有机颜料技术的发展,这些缺点得到很大的改善,其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扩大。无机颜料与有机颜料均为不溶性的有色物质,但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其应用性能具有明显差别,具体情况如下:

性能
无机颜料
有机颜料
品种色谱
颜色种类较少、色谱较窄
颜色品种较多、色谱较宽
颜色特性
鲜艳度较低、暗
鲜艳、明亮
着色强度
耐热稳定性
多数较高
一般较低、高档品种耐热优良
专用剂型
较少
多种商品剂型
耐久性(耐光、耐气候)
多数品种较高
高性能品种耐久性优异
毒性(重金属)
部分品种高(含铬、铅、汞等)
无毒、低
耐酸、碱性
部分品种变色、分解
较好、优良
耐溶剂性
优良
中等至优良
成本
较低
较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有机颜料的分类

    有机颜料虽然历史比较短,但是发展迅速,而这主要是因为其优秀的颜色性能以及丰富的色彩种类很好的满足了人们对颜色的消费需要。传统的经典有机颜料包括偶氮类有机颜料、色酚 AS 系列颜料等。虽然其色谱齐全、色泽鲜艳、价格较低且已大量用于塑料制品的着色,但因其化学结构等因素,其在耐热性、耐光性、耐迁移性等方面存在种种缺陷,某些颜料在高温时会发生分解,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某些应用领域具有局限性。高性能有机颜料包括苯并咪唑酮颜料、偶氮缩合颜料(又称“大分子颜料”)、喹吖啶酮类、吡咯并吡咯二酮类(DPP)、蒽醌杂环类等种类。由于其具有较好的颜色牢度,即高耐晒性、耐气候性、耐溶剂性、耐迁移性等,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漆、高档油墨、高档塑料制品等环境较为苛刻或者对环境、安全要求较高的领域。与高性能有机颜料优异的应用性能伴随的,是其复杂的合成工艺、较高的生产成本、较低的产量和较高的市场价格。

    高性能有机颜料和经典有机颜料在不同应用领域性能对比如下表:

性能
高性能有机颜料
经典有机颜料
应用于涂料、油墨
耐温(℃ )
300
200
耐晒牢度
6-8 级
5 级
耐酸碱性(PH)
4月10日
6月8日
抗絮凝特性及使用安全性
良好、绿色环保
不佳、部分分子含联苯胺结构,有 分解出致癌物质可能性。
应用于塑料
耐温(℃ )
250-300
200
耐晒牢度
8 级
5 级
耐酸碱性(PH)
4月12日
6月8日
抗断裂性
800N
500N
使用寿命(年)
5月8日
3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经典有机颜料、高性能有机颜料以及溶剂染料在环境保护、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市场份额方面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如下:

产品类别
环境保护
市场规模
发展趋势
竞争格局
市场份额
有机颜料
经典有机颜料
含有禁用中间体的颜料不能应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环境,如:纺织品、食品包装等。
主要应用于印刷油墨, 也应用于普通塑胶。
随着人们对产品对安全性认识的深化,会在一些应用场合被高性能有机颜料替代。
生产厂商众多,完全竞争市场。
约占有机颜料市场份额的 70%-80%。
高性能有机颜料
不含有毒害元素, 使用安全且环境友好。
主要应用于环保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如食品包装、 UV油墨、汽车漆、儿童玩具、 彩色复印碳粉等。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含有毒害因素的染颜料产品被淘汰,高性能有机颜料拥有更大市场空间。
由于对技术要求较高,生产厂商数量较少。技术主要集中在巴斯夫、科莱恩等跨国知名厂商,我国部分生产企业在特定产品有比较优势。
约占有机颜料市场份额的 20%-30%。
溶剂染料
品种不同, 生产过程的三废情况相差很大。
相对较小, 主要用于硬质塑料、 树脂领域。
适当的空间。
由于市场需求的限制,生产企业不很多,但激烈竞争也是存在的。
由于生产技术难度大、在荧光产品方面具有优势,拥有一定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中,有机颜料的结构品种和性能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有机颜料的应用领域

    由于有机颜料具有品种繁多、色彩鲜艳和着色力较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油墨印刷、涂料、塑料和橡胶等工业领域,成为生产多种工业产品不可缺少的着色材料。颜料作为下游产品的一种添加剂,其在后续产品中的应用是一个物理分散过程。由于油墨、涂料、塑料橡胶等应用环境各有特点,所以对其中所用的颜料的性质要求也不尽相同,如与印刷油墨相比,涂料用颜料对耐光、耐气候、耐热、耐化学品、遮盖力等有更高的要求,而这就要求颜料生产商研发出适合不同应用的剂型产品。包括苯并咪唑酮系列、大分子系列、偶氮颜料、异吲哚啉颜料以及中间体等在内的高性能有机颜料更是以其优越的耐光牢度、耐高温性、耐迁移性等性能,弥补了经典有机颜料的不足,在高档油墨、高级涂料和塑料、橡胶等高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最终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装饰、食品医药包装、户外广告、印刷、电器等行业。苯并咪唑酮系列颜料和大分子系列颜料具有较好的耐热、耐晒、耐迁移性能,可以很好的满足油墨、涂料、塑料等行业生产、加工、应用的需要。由于橡胶用颜料需要具有耐硫化的性质, 因此产品是否适用需要具体测试。

    (1)在油墨中的应用

    油墨是有机颜料最大的消费行业,约占总消费量的 55%~60%。近年来各种不同特性的油墨迅速发展,应用性能不断改进,尤其是在包装纸和塑料领域,不论从品种上还是从产量上均有明显的增长。随着印刷装潢工业印刷技术、印刷设备的发展以及文化用品消费量的增多,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对有机颜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档油墨着色剂所需具备的主要性质包括:①色光鲜艳,彩色饱和度高,高着色强度以及高光泽度;②在四色版印刷中,黄色颜料应具有优良的透明度,以符合彩色还原的质量要求;③良好的油墨印刷适应性,诸如着色印墨的流动性、触变性等;④溶剂印墨着色的有机颜料应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不发生颜色的变化,不增加着色油墨的粘性;⑤某些领域限用或禁用含有害重金属的颜料。

    油墨体系对于有机颜料的要求主要是颜色、着色力、透明性和遮盖力等方面,苯并咪唑酮颜料常被用于制造高级印刷油墨, 尤其是需要极高的耐晒牢度的耐用产品或消费品的着色剂,例如户外广告。由于良好的耐溶剂性和耐迁移性,苯并咪唑酮颜料经常被应用于聚氯乙烯或其他塑料薄膜的印刷。因为具有较好的耐迁移性、耐溶剂性和再涂性,大分子颜料等也常被用于制作高档油墨。

    (2)在涂料中的应用

    涂料是涂装于物体表面并形成一层漆膜,赋予保护、美化或其他预期效果的化工材料。 涂料用颜料一般要考虑颜料的分散性、 光学性、 流动性和各项牢度等。与印刷油墨相比,涂料用颜料对耐光、耐气候、耐热、耐化学品、遮盖力等有更高的要求。高级涂料所需具备的性质主要包括:①耐久性,耐光与耐气候牢度;②高遮盖力或特定的透明度,高着色力与光泽度;③在不同类型的展色料中具有良好的匹配性与易分散性能;④耐化学物质、耐酸、碱性能;⑤良好的储存稳定性,不发生分层或沉淀现象;⑥耐热稳定性优良;⑦某些领域限用或禁用含有害重金属的颜料。

    在涂料工业, 苯并咪唑酮有机颜料可用于整个油漆行业以制造各种各样的工业漆,来满足工业机械、农用机械及配件的着色要求。许多苯并咪唑酮颜料能满足汽车漆的应用要求,有些甚至能达到最高使用标准,被广泛用于制造汽车原始面漆、修补漆和金属漆。由于具有较好的耐迁移性、耐溶剂性和再涂性,大分子颜料也常被用于制作油漆涂料,如调制建筑漆、乳胶漆等,还有部分品种用于调制汽车的原始面漆和修补漆。

    (3)在塑料中的应用

    合成塑料的发展,不仅对其着色剂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且根据着色对象的特性、着色工艺和加工条件,对着色剂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级塑料着色剂所需具备的性质包括:①优良的耐热稳定性能;②优异的耐迁移性能,不发生喷霜现象;③与树脂具有良好的相溶性和易分散性能;④户外使用塑料制品着色用的有机颜料更应具有优良的耐光、耐气候牢度;⑤食品包装以及玩具用的着色塑料,严格限制其中的有害重金属的含量。

    在塑料工业,苯并咪唑酮颜料因其相当好的热稳定性而被广泛使用。同时由于许多苯并咪唑酮颜料品种不会影响聚烯烃注塑制品的扭曲性,故可用于厚壁的、大型的、非对称的注塑制品。在塑料工业,大分子颜料被用于聚氯乙烯和聚烯烃,由于其分子量大,故在基质中具有非常好的耐迁移性。大分子颜料的耐热性很好,既能满足软质聚氯乙烯又能满足硬质聚氯乙烯的要求,还常被用于合成纤维的原浆着色,如丙纶和腈纶的原浆着色等,制成的纺织品具有很好的应用性能。

    (4)在橡胶中的应用

    橡胶在加工过程中采用热轧机或混炼机,操作温度为 100℃ ~110 , ℃ 而在硫化时温度可达 140℃ ~200℃ ,因此要求颜料要有足够的耐热性和硫化时不变色。热轧机和混炼机都是利用剪切力来分散颜料,分散效果不及研磨显著。为此要求颜料体质柔软,易于分散,此外橡胶着色用颜料还要求优良的耐光性能。在橡胶工业,苯并咪唑酮颜料因其相当好的热稳定性而被广泛使用。下游行业的发展不断推动有机颜料尤其是高性能有机颜料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在意生活的品质,愿意用更加安全环保、性能更好的产品去取代原先使用的产品, 而高性能有机颜料正好以其优异的性能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二)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全球有机颜料行业概况

    2014 年世界有机颜料行业总产量约 29.8万吨,消费总量约 30.7 万吨,销售额约 30 亿美元。其中,偶氮类占总市场份额的 50%~55%,酞菁类约占 20%,高性能有机颜料(HPP)约占 25%~30%。偶氮类和酞菁类颜料由于价格竞争比较充分,行业利润较低,而高性能有机颜料保持较高利润。从全球各行业应用有机颜料情况来看,油墨行业占首位,约占总消费量的 55%~60%,涂料约占 20%,塑料加工行业约占 15%,其他(纺织、橡胶等)领域约占 5%~10%。

    2、国内有机颜料行业概况

    2012~2016 年,我国有机颜料行业随宏观经济形势呈波动增长态势,有机颜料产量分别为 21.0、 21.0、 21.1、 23.2、 22.8 和23.4 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 50%以上。

    2012~2016 年,我国有机颜料行业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球贸易需求变动以及环保、产业升级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有机颜料行业总产能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趋势——2012~2013 年,有机颜料行业总产能在低位徘徊, 2014 年出现大幅增长,主要与当年国内外经济环境趋稳、全球贸易逐渐回暖有关; 2015 年,行业总产能再次出现下降趋势,主要与日趋严格的环保政策、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等宏观因素有关,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有机颜料逐渐成为市场供需的主流。 2016 年,有机颜料完成产量 23.40 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 2.60%,运行平稳,但行业仍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大环境压力,也有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趋严的压力。我国有机颜料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出口国外。

    2015~2017 年,我国有机颜料进出口整体略有波动,具体进出口情况如下:单位:吨

项目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出口量
143,441.37
143,019.91
141,899.24
其中:辽宁省出口量
-
1,361.38
1,128.59
进口量
18,432.08
16,943.37
16,750.16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通过进出口产品的平均单价发现,虽然我国有机颜料产量较大,但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主要产品为价格较低的经典颜料,在性能好、价格高的高档产品上存在一定的供求缺口,存在一定的进口依赖。我国出口产品的平均单价明显低于进口产品平均单价,在产品的结构上存在着“高进低出”现象,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的档次仍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2015~2017年的相关情况见下表。单位:美元/吨

产品
项目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平均
有机颜料
进口平均单价
17,258.87
16,555.08
15,895.41
16,569.79
出口平均单价
7,175.44
7,231.44
7,775.63
7,394.17
其中:辽宁省出口平均单价
-
20,864.55
20,666.26
20,765.41
进口平均单价/出口平均单价
2.41
2.29
2.04
2.2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生产的高性能颜料质量与国外也还存在差距, 如在安全性及品质要求较高的食品包装用墨以及高耐候牢度的汽车漆等方面, 国产颜料很大程度上仍满足不了我国高端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有机颜料生产企业对发展高性能颜料越来越重视,以及在中间体、颜料合成技术的突破和掌握,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有机颜料的出口量会继续增加, 而对高性能有机颜料的进口依赖性将会有所下降。

    3、有机颜料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

    (1)世界有机颜料产业向亚洲转移,中国已成为世界有机颜料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由于发达国家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和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 以及来自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压力加大,发达国家染、颜料企业不断压缩在本土的生产规模。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世界有机颜料生产逐渐由欧美向亚洲低成本的国家如中国、印度转移。跨国公司还通过在上述国家和地区购买染、颜料中间体、半成品,在本土加工生产具有高经济附加值的高性能有机颜料。中国、印度等国家以其丰富的资源,较低的人力资本,完整的下游产业,在承接了发达国家产能的同时,吸收了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推动了本土染、颜料行业的迅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随着中国传统产业兼并重组的推进,染料企业加快了重组步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品系列,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推动自主品牌发展,企业规模实力显著增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有机颜料生产国和出口国。《涂料行业“十三五”规划》指出,预计涂料行业经济总量保持稳步增长,总产值年均增长底线6.5%左右, 2020 年涂料行业总产值预计增长到 5,600 亿元左右;产量按年均 5%增长计算,到 2020 年,涂料行业总产量预计增长到 2,200 万吨左右;到 2020 年,销售额在 50 亿元以上的涂料生产企业将达到 10 家以上,销售额在 20 亿元以上的涂料生产企业达到 20 家;前 50 家涂料生产企业的涂料产量占总产量的 50%以上;培育 2~3 个销售额超过 50 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涂料企业集团。

    (2)对含有毒、有害物质产品的限用和禁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染、颜料产品的安全、环保要求也不断提高。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已建立了研究染、颜料生态安全和毒理的机构,专门了解和研究染、颜料对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影响,并制订了染、颜料中重金属含量的指标。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在局部禁止或限制含有铅、铬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颜料在涂料等产品中的使用。 2007 年 6 月 1 日,欧盟开始实施《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即 REACH 法规。根据该法规,在欧盟范围内,年产量或进口量超过 1 吨的所有化学物质需要注册,年产量或进口量 10 吨以上的化学物质还应提交化学品安全评价报告;欧盟将对所提交的物质进行评估,确定该化学品危害人体健康与环境的风险性;对具有一定危险特性并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化学物质的生产和进口进行授权;并对在制造、销售或使用时, 导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不能被充分控制的物质或其配制品在生产和进口上加以限制。

    (3)安全环保意识推升高性能有机颜料的快速发展

    随着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化学成分, 尤其是有害重金属成分禁止或者限制在染、颜料产品中使用,部分经典颜料又因为在高温等条件下容易分解并产生出可能致癌物质,而无法被用于高端或使用环境较为严苛的领域,高性能有机颜料以其良好的耐气候牢度、耐热性、耐溶剂及耐迁移等性质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成为了各大企业、研究机构竞相研究、生产的对象。国际知名颜料公司提出用环保的苯并咪唑酮系列有机颜料在户外涂料领域取代铅铬黄和钼铬红或建议客户在户外塑料领域中使用环保的大分子系列有机颜料替代。这两类有机颜料均不含有害重金属及不安全的化学结构,并在提供鲜艳颜色的同时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耐性。这两个方案均在国外发达国家相关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4)高性能、环保型有机颜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典有机有机颜料的色彩较鲜艳,但其耐光性、耐热性等性能无法达到不断扩展的应用领域所要求的水平。高性能有机颜料使用时展现出更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既具有经典有机颜料颜色鲜艳、色强高的优点,又能满足中高档涂料、油墨、塑料等领域对耐光性、耐热性、耐溶剂性等更高性能的要求,从而成为有机颜料发展的趋势。高性能有机颜料研发成本和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市场推广周期长,但附加值更高。同时,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与人体接触相关的有机颜料下游行业对产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不断提出更高要求。欧美等地区通过在限制使用物质清单、相关行业产品准入、相关市场准入等方面对有机颜料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其中影响较广泛的化学品监管法规体系包括欧盟 REACH 法规、欧盟《玩具安全条例》(EN71-3)、欧盟食品包装着色剂要求(EuropeanResolutionAP(89) I)、美国 TSCA 法规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有关食品药品法规以及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 F963-2003 标准等。环保型颜料所含可能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有害的物质大幅降低,欧美等地区的“绿色壁垒”,一方面提高了有机颜料的技术壁垒、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环保型有机颜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进程,环保型有机颜料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5)发达国家成为有机颜料的主要市场

    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是全球有机颜料的主要消耗国。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多年来有机颜料的消耗量居世界第一,也是我国有机颜料最大的出口对象。除美国外,我国有机颜料的主要出口地还包括荷兰、德国、日本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均收入水平较高。有机颜料,尤其是高性能有机颜料由于其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其价格较普通无机颜料明显偏高,在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地区有更为广泛的客户群;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环保、安全意识较高,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更为严格,部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颜料已被禁用或限用,因此人们开始更多转向性能优异的高性能有机颜料替代品。

    (6)高性能有机颜料存在着产品多样、生产量相对较小的特点

    作为精细化工的一个分支,高性能有机颜料具备着产品品种多样,适用市场较为精细、单个产品产量相对较小的特点。高性能有机颜料可分为苯并咪唑酮、大分子等多个系列,各系列产品的耐热、耐光等性能不尽相同,主打颜色也有所差异,如 DPP 系列颜料的主打色为红色,而苯并咪唑酮系列颜料的主打色为黄色和橙色。同一系列同一种色系的不同产品间的色彩也有所差异,例如苯并咪唑酮系列黄色颜料, 根据色谱不同, 从绿光黄到红光黄, 共可分成 8 种不同的颜色。另外,根据使用环境不同,生产厂商会通过调整颜料的物理化学特性,生产出不同剂型的产品。有机颜料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有机颜料分子晶格、晶体状态等。有机颜料的剂型是指将某一化学结构的颜料通过不同的颜料化工艺或表面处理,制备出具有不同特殊应用性能(如高着色力、高透明度等)的颜料品种,可认为是对已有产品的深加工,以改善产品性能,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在国外,有机颜料化学结构数目与商品剂型数目的比例在 1:20 以上,而我国这一比例则较低。

    (三)有机颜料行业特征

    1、行业技术水平

    有机颜料是以晶体颗粒的形态分散在固体材料中, 其各种性能不仅取决于内在的分子结构特性,还与其粒子状态、晶体特性以及着色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关系。有机颜料的主要性能及影响因素如下表:

有机颜料主要性能 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

有机颜料主要性能
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
着色强度
分子结构、粒径大小
耐光牢度
分子结构、结晶形态
耐气候牢度
分子结构、结晶形态
色光、鲜艳度、饱和度
分子结构、结晶形态、粒径大小、杂质情况
遮盖力、透明度
粒径大小、形状
光泽度
粒径大小和分布状态、应用介质
易分散性、分散体稳定性
应用介质、粒子表面性极性
耐迁移性
分子结构、分子量、产品纯度
耐溶剂型、耐渗出性
分子结构、极性、产品纯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有机颜料的化学合成仅仅是生产过程中的一步,要获得具有特殊性能、满足特定要求的商品,还需要依据具体应用介质的特性,对颜料进行颜料化处理,具体内容包括调整颜料粒子的物理特性和表面性能等。颜料化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使用效果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有机颜料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颜料合成和颜料化两部分,相关技术、工艺横跨了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需要有机颜料生产商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此外,高质量的中间体对有机颜料的性能至关重要。过去,高性能颜料的专用中间体一直是制约我国高性能颜料发展的重要因素, 部分专用中间体合成技术一直掌握在欧美大公司手中, 直接导致我国高性能有机颜料产品的性能逊于国外同类产品。

    2、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有机颜料产品品种繁多,应用领域广且使用环境较为复杂,仅凭生产商的一己之力很难覆盖各类产品和各个行业。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加大了企业直接销售产品的难度。因此,染、颜料行业存在很多经销商,利用其贴近用户、了解客户需求并能给予使用指导的优势,协助生产厂商销售产品。

    3、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由于溶剂染料和高性能有机颜料主要应用于油墨、涂料、塑料和橡胶等众多领域,其周期性较弱。我国染料、颜料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和上海等长三角地区。染料、颜料产品生产、销售的季节性较弱。

    (四)关联行业情况

    上游行业为基础化工和中间体产业,基础化工主要包括酸类、碱类等无机化工原料,中间体产业包括胺类、苯类、助剂等有机化工原料,均属于石化和化学行业,下游行业主要为涂料、油墨、塑料等,在产业链中所处位置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上游行业发展情况

    染、颜料行业的上游产业为基础化工行业和中间体产业。化工行业是我国的基础行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下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化工行业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有机颜料是由不同的化学中间体和基础化工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 所以中间体和基础化工原料的质量以及价格直接影响着最终颜料的质量和价格。从行业主要原材料的来源来看, 可分为石油化工类、基础化工类和煤化工 3 大类,其中前两类占比 90%以上,主要包括胺类、苯类、醇类、脂类等有机化工原料(中间体)和酸类、碱类、盐类等无机基础化学原料,具体见下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下游行业的发展情况

    下游行业对有机颜料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拉动效应。有机颜料主要应用于油墨、涂料、塑料和橡胶等领域。油墨是颜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油墨主要由颜料、树脂连接料和助剂构成,颜料约占油墨构成的 10%-20%,颜料决定油墨的颜色、着色力、色度。油墨主要应用于印刷和包装工业,伴随着印刷工艺不断改进及高速印刷的出现,对其着色剂的应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且更为具体的要求, 如高的颜料浓度, 良好的流变性、高的着色强度、 透明度及光泽度等, 以及相应的耐温要求和适当的耐光性。 另外,包装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包装装潢以及油墨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食品包装业的发展扩大了高性能有机颜料市场规模。在涂料行业产量、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科技标准、质量品牌、环保安全方面的工作也在不断完善。《涂料行业“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涂料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着力提高涂料行业科技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涂料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涂料企业;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涂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主营业务收入的市场驱动分析”。

    塑料行业是提供产品、配件和材料的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也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优质可靠产品的民生产业,同时还是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塑料制品产量由 2011 年的 5,474.31 万吨增加到 2015年的 7,560.82 万吨年均增长为 8.41%,但也存在整体创新能力薄弱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根据《塑料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发展多功能、高性能材料及助剂,力争在材料功能化、绿色化及环境友好化取得新的突破,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加强与食品接触的制品和原料生产和安全、卫生、质量控制,塑料制品目前约占全球食品包装产品总量 30%的市场份额,大力开发安全可靠的食品接触新材料及助剂,加快建立食品包装材料卫生安全溯源机制和方法,从源头上保证原料及助剂达到食品级要求;进一步推广水性聚氨酯、无溶剂等生态合成革的生产和应用,推动无铅 PVC 异型材和管材的生产和应用,推动绿色转型,绿色、无毒、环保型助剂在塑料制品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发达国家对塑料制品中助剂的使用基本上都有明确限制或相关禁令。欧洲已于 2016 年 1 月 1 日开始禁止使用铅/镉类重金属热稳定剂,我国虽然规定了部分产品禁止使用铅盐类热稳定剂, 仍无针对大部分产品的具体禁铅时间表。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有机颜料市场运行态势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0304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有机颜料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有机颜料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有机颜料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有机颜料行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中国有机颜料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有机颜料发展前景与投资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