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黄连产业格局、特征及市场供需状况分析(图)

    一、黄连概述

    黄连,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属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世界范围内黄连的产出主要来自中国,而中国黄连的产地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其中,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和陕西南部一片有较大量栽培。黄连主要用于供给中药材的内需,其主要有味连、雅连、云连三个品种大类,分别分布在四川重庆一带、峨眉山洪雅一带和云南一带,市场上的黄连以味连为主,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①黄连分类

    黄连一般分为三种,分别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习称味连)、三角叶黄连(习称雅连)或云南黄连(习称云连)。

    黄连主要取用其根茎,三种黄连在形态特征上各有特点,有所不同。

    味连: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茎多分枝,多聚成簇或束状,常常弯曲,形如鸡爪,习称“鸡爪连”,其单枝根茎长约3-6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有须根及须根残基。

    雅连:即三角叶黄连,多年生草本,植株稍高于黄连。药材多呈单枝状,有结节,节膨大,节间较细(俗称“过桥”),微弯曲,长约4-8厘米,直径0.5-1厘米,“过桥”较长。顶端有少数残基。以身干,粗壮,无须根,形如蚕者为佳品。

    云连:药材弯曲呈钩状,形如“蝎尾”,多为单枝,较细小。以干燥、条细、节多、须根少,色黄者为佳品。

    ②黄连的成分

    黄连内富含各种生物碱,包括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掌叶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还包括阿魏酸、黄柏酮、黄柏内酯等其它化学物质。主要是用以制备盐酸小檗碱,即黄连素,是很好的杀菌药物。

    ③黄连标准品

    用于交收的黄连质量指标参考《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黄连项下规定及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制定的《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中黄连项下规定的理化指标、质量分级、感官指标进行制订,具体应符合以下规定:

黄连理化指标

检验产品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黄连
水分%
≤14.0
总灰分(以干燥品计)%
≤5.0
小檗碱(C20H17NO4)(以干燥品计)%
≥5.5
表小檗碱(C20H17NO4)(以干燥品计)%
≥0.8
黄连碱(C19H13NO4)(以干燥品计)%
≥1.6
巴马汀(C21H21NO4)(以干燥品计)%
≥1.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黄连行业市场竞争态分析与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标准品感官指标

类别
级别
规格标准
味连
二级
干货。多聚成簇,分枝多弯曲,形如鸡爪或单支,条较一等瘦小,有过桥。表面黄褐色,簇面无毛须。断面金黄色或黄色。味极苦,间有碎节、碎渣、焦枯,无残茎、骠质、霉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④黄连的价值

    黄连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中药,中医学上认为它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将其主要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它在传统中医中是很多种药方的一味主药。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黄连含有小檗碱、黄连碱、防己碱、药根碱、木兰花碱等大量生物碱,以及阿魏酸、黄柏酮、黄柏内酯等成分,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消炎利胆、解热健胃、镇静降压、抗胃溃疡、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使胃肠平滑肌兴奋,能健胃消食、扩张血管、保护心肌、纠正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同时还有降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功效。黄连是现今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肠炎,痢疾、上呼吸道感染、各种痈肿、胆囊炎、烧伤、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糖尿病,急、慢性肝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治疗。

    二、黄连市场概况

    ①黄连行业情况

    ②行业历程

    黄连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常见中药,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上世纪30-40年代,黄连产量仅为100-120吨,这个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黄连产量并不稳定,生产也常受破坏,直至建国后,黄连开始稳定生产,国家也将之列入地方特色产业之列,得到了长期的发展。从建国后至今,我们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1980年前的供给紧张阶段。这一时间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黄连是统购统销模式,黄连的生产、销售和价格等都由国家控制,黄连的产量增长比较缓慢,60-70年代,我国黄连年产量增至150-200吨。这一时期的黄连从供给上是相对紧缺的,其黄连叶、黄连须都曾作为黄连的替代品且于临床使用;

    2.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的积压烂市期。改革开放后,黄连的紧缺价高状况刺激了黄连的生产,加之80年代中期,由于以黄连为原料的中成药快速发展,黄连年销量接近1000吨,使黄连供应出现缺口,1985年黄连价格攀高到60多元,因此带动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盲目发展的黄连至1989年开始大量上市,严重冲击了黄连市场,价格一度跌至20-30元。直至90年代初期,黄连持续大量的供应使黄连价格连年处在低谷,此期间大量的种植企业、经营企业及个人深陷其中其中甚至破产。

    3.21世纪初期的行情暴涨期。进入2000年后,黄连供给的缺少以及市场需求的扩大,使黄连的价格开始快速上涨,在2000年7月份曾高达260-270元,此后又回落稳定在200元。黄连持续上升,刺激药农再次加大种植面积,此后两年中,新增部分货源逐步入市,缓解了供求矛盾,价格在120-170元之间波动。直至2004年产新季时大量新货上市,价格在一年中跌落至40-50元,结束了四年的高价。

    4.2005年至今的平缓稳定期。2005年后,黄连价格虽然在2006-2008年间出现过几次短暂反弹,但总体仍在低位。2008年后黄连价格跌落到谷底,最低达到了40元/kg,之后慢慢回升,到了2010年,价格在100元/kg上下。2012年至今,行情总体较为平稳,虽然也有过小幅震荡,但大多都是昙花一现。2015年黄连市场行情也一般,价格从年初的78元/kg左右一直滑落至62元/kg,2016年3月份行情回暖价格涨至65元/kg左右,之后又回落,目前在65元/kg附近波动。

1988-2016年黄连历史价格统计表:(规格:鸡爪,产地:四川;元/千克)

年-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988
38.0
39.0
38.0
40.5
40.0
42.0
41.5
44.0
44.5
46.0
45.0
43.0
1989
40.5
40.0
39.0
38.0
36.5
34.0
33.0
32.0
30.0
22.0
22.5
22.5
1990
18.0
18.0
19.0
20.0
20.0
25.0
25.0
22.0
25.0
24.0
20.0
20.0
1991
20.0
20.0
21.0
21.0
21.0
21.0
21.0
21.0
21.0
18.0
18.0
18.0
1992
18.0
18.0
17.9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993
18.2
18.0
18.0
18.1
18.0
17.8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994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1
16.0
15.9
16.0
16.0
16.0
1995
17.0
22.0
23.0
23.0
21.0
21.0
25.0
25.0
25.0
25.0
25.1
25.0
1996
25.0
25.2
25.0
25.0
27.0
24.0
24.0
24.0
25.0
25.0
25.0
25.0
1997
25.0
25.0
25.0
25.5
25.5
25.5
26.0
27.0
27.0
25.0
26.0
26.0
1998
26.0
26.0
38.0
38.0
38.0
38.0
38.0
40.0
50.0
50.0
50.0
50.0
1999
40.0
50.0
65.0
70.0
75.0
75.0
72.0
72.0
82.0
80.0
80.0
80.0
2000
190.0
190.0
190.0
190.0
180.0
180.0
165.0
110.0
230.0
230.0
210.0
190.0
2001
180.0
210.0
196.0
193.0
190.0
185.0
160.0
126.0
120.0
95.0
95.0
150.0
2002
151.0
150.0
160.0
127.0
123.0
115.5
120.0
125.0
125.0
130.0
135.0
130.0
2003
123.0
121.0
120.0
140.5
210.0
190.0
160.5
160.0
130.0
130.6
120.0
118.0
2004
115.0
120.0
126.0
135.0
135.0
120.0
98.0
85.0
75.0
55.0
48.0
50.0
2005
50.0
52.0
48.0
44.0
40.0
41.0
40.0
39.0
37.0
35.0
37.0
42.0
2006
46.0
43.0
42.0
41.0
42.0
43.0
38.0
41.0
42.0
43.0
39.0
39.0
2007
40.0
42.0
43.0
53.0
57.0
48.0
46.0
45.0
45.0
45.0
45.0
45.0
2008
45.0
45.0
45.0
45.0
45.0
45.0
45.0
44.0
43.0
41.0
38.0
32.0
2009
33.0
35.0
35.0
40.0
42.0
40.0
40.0
48.0
53.0
58.0
70.0
78.0
2010
75.0
75.0
75.5
85.0
85.0
80.0
80.0
90.0
90.0
95.0
95.0
98.0
2011
95.0
98.0
105.0
105.0
105.0
105.0
104.3
104.0
95.0
82.0
76.5
72.0
2012
73.0
75.0
82.0
75.0
73.0
75.0
75.0
76.0
73.0
71.0
70.0
71.0
2013
71.0
71.0
72.0
80.0
79.0
76.0
75.0
77.0
76.0
74.0
80.0
95.0
2014
95.0
95.0
92.0
90.0
85.0
83.0
83.0
86.0
85.0
85.0
80.0
79.0
2015
78.0
76.0
76.0
75.0
72.0
72.0
72.0
70.0
66.0
66.0
66.0
62.0
2016
62.0
62.0
63.0
65.0
65.0
-
-
-
-
-
-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三、产业格局和特征

    目前,我国的黄连产区主要分布于重庆石柱、湖北利川、四川省和云南省部分地区,陕西南部和贵州等地也有产出。虽然黄连的产地看似很多,但实际上黄连的种植区域非常集中,重庆石柱和湖北利川的黄连产量要占据全国的80%以上。石柱目前有16个乡镇69个村10万农民从事黄连种植,全县年均在地黄连5.1万亩,年产量近年突破2000吨大关,占据全国黄连产量的60%以上,由此可见黄连产业的上游种植端在地域上较为集中。

    黄连产业的中游,如饮片加工厂、面向零售和消费下游的经销商等则分布于各大黄连交易市场,目前我国有四大黄连交易市场,分别为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广西玉林和成都荷花池交易市场。这些综合性的大型中药材市场一般中药产业密集,饮片厂、商户、经销商等都云集在此。以亳州为例,在亳州当地工业区,仅通过GMP(药品生产认证)的饮片厂就有100多家之多,而通过GSP(药品销售认证)的中药材销售企业更是不计其数。而在亳州当地的中药城里,经营中药材的商户人数有上万人之多,专营大宗黄连贸易的商户更是达上百人。就亳州所辐射的地区而言,消费终端的黄连采购源基本都来自于亳州中药材市场,而不是产地。

    综合分析整个黄连产业,可以看出黄连产业有如下几个特征:

    (1)产业分离,上下游各自集中。从上述黄连产业格局分析中可以知道,在整个黄连产业的布局上,上下游是相对分离的,而上下游各自的产业却又各自集中在产地和交易市场,这是黄连产业显示出的一大特征。

    (2)产业链分化。黄连是一种传统中药,经过现代科技的发展,如今的黄连已经有多种利用方式,典型的就是中成药的开发和生物制剂的提取。它所消费的黄连数量日渐增多,在产业上游的加工开始就与传统中药饮片有所区别。

    (3)产品附加值低。黄连和种植仍属传统的农业范畴,以劳动密集为主,技术含量较低,在种植端有着较低的附加值。而黄连的饮片加工,手段和技术都较为初级,属初制加工,但成品一般就直接参与消费利用,所得利润也不高。而深加工方面,由于中成药和生物制剂方面的龙头产品缺乏且面临较强的市场竞争,使得深加工产品能以拉动整个黄连产业,从整体上看,黄连产品附加值处于较低水平。

    四、黄连的供需状况

    目前全球的黄连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越南也有生产,中国的黄连产量占到世界的2/3以上,但国内所产黄连90%是供内销,仅少量出口,主要出口目的地为东亚地区。见下表:

2015年中国黄连主要出口目的地(数量、金额)

排名
国家和地区
数量/吨
金额/万美元
1
韩国
110.62
190..01
2
日本
29.22
74.81
3
香港
44.80
66.91
4
台湾
48.16
56.42
5
美国
4.46
9.4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进口黄连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基本都属于中华文化圈,有着中医药行业的存在,它们黄连进口主要是用于本土中药的使用。随着中医在全球被逐渐广泛的认可,世界其它各国对于黄连的进口量将会不断增加。

    国内黄连年需求量在3000吨左右,主要有中药材、中成药和生物制剂所用,近年黄连市场的需求并无太大波动,需求量变化不大,而黄连的生产由于其生长周期长的原因,每年都随着市场价格有所波动。

    五、黄连价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① 黄连价格组成

    黄连是一种中药材,亦属于农产品,它从种植到加工生产,再到流通销售,它是在种植成本的基础上,不断加入各种附加值,从而最终形成我们所见到的终端价格。

    从产业链上来看,黄连的价格自上游到下游要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一个环节就会有着多种价格影响因素。我们首先分析其价格构成,一般而言,市场上所售黄连,它的价格构成主要有:黄连的种植成本;黄连的加工成本;流通运输成本;农户和商家所必要的收益等。

    而黄连销售价格,也就是面对终端消费者的最终价格,其中成本包含了各个消费渠道的成本,销售人员费用等等。

    ② 影响黄连的价格因素分析

    黄连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最直接因素,有了市场需求,才能保证价格的实现,要么就会变成有价无市的尴尬。市场上供大于求时,黄连价格趋于下降;供不应求时,黄连价格倾向于上升。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取决于市场具体竞争状况。黄连市场的供给S曲线与需求D曲线共同决定黄连的价格。

黄连供给需求一般模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六、 需求因素分析

    近年来,国内黄连需求趋于稳定,各种黄连中成药已经开发出来,并开始面向消费者,预计随着黄连中成药市场的扩大,黄连的市场需求会逐步增加。

(1)    供给因素分析
(1)原料价格。黄连的价格成本中,种植成本占50%左右,因此种植原材料中的种苗、化肥等对黄连的生产成本和价格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这些原料浮动较明显,黄连的整体成本务必会受到有影响,这种局部的成本变动最终会反映在黄连的市场中来。
(2)种植面积。黄连,如其他农产品一样,需要农业资源的投入,黄连种植需要时间周期,种植面积直接决定了未来的可采挖面积,从而影响到黄连的产量,最终会影响黄连的价格。
(2)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包含温度、湿度、雨水、土壤、光照、采摘时间、特殊的气候变化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决定了黄连的产量和品质,品质对价格起了基础性影响。黄连的品质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较佳的自然环境所生产出的黄连显然会更好,价格也就越高。
(3)劳工价格因素。
黄连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再配送销售,人力成本在全程都点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一般在种植过程中的人力成本约占到种植成本的20-30%,加工过程中则占约10%左右,流通过程中也会占到20%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
随着中国劳工价格的长期持续稳定的上涨,黄连的生产成本也会随之抬升,最终会反映到市场中的就是黄连价格的上涨,综合来看,目前这在中国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4)政策性因素。
国家对于农民的种植有着补贴,它的调整和变化影响着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种植成本,这是一种宏观调控行为,会从整体上改变黄连的产量、成本等,从而影响到其最终价格。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30
10000 116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黄连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黄连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黄连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2023年中国黄连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中国黄连产品优势企业竞争力分析,2024-2030年中国黄连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