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底观测作为支撑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我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对海底观测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随着深海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海底观测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传统的海洋科学研究扩展到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警等多个领域。2023年,中国海底观测行业市场规模为80.03亿元,同比增长13.16%。
相关上市企业:海兰信(300065)、中天科技(600522)、亨通光电(600487)、纳睿雷达(688522)、东方电缆(603606)
相关企业:中天海洋系统有限公司、中船海洋探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赛威讯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溪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广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海底观测、海底观测市场规模、海底观测行业现状、海底观测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海底观测是指在海底设置观测设备或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对海底及其周边环境进行长期、实时或周期性的监测和数据采集。其目的是获取海底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方面的信息,以研究海洋环境变化、地球内部过程、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洋资源开发等。海底观测按观测方法分类可以分为间接观测和直接观测,按观测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定点观测和移动观测,按观测内容分类可以分为物理海洋学观测、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观测、海洋生态与生物观测和海洋化学观测。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海底观测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中国海底观测行业主要集中在近海区域的地质和生物资源调查,观测技术相对简单,以物理测量为主。奠定了海底观测的基础,推动了海洋科学的初步发展。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的代发展阶段,随着海洋科学的兴起,海底观测技术快速发展,声学、光学、电磁等传感器技术逐渐应用于海底观测。自主研发的海洋观测设备开始应用于海洋调查,海底观测系统逐渐完善,实现了对海洋环境、地质构造、生物资源等数据的长期监测。
21世纪初至2010年代的快速成长阶段,国家加大了对海洋科技研发的投入,海底观测技术不断创新,海洋观测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海底观测系统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国家实施“863”计划、“973”计划等,有力推动了海底观测技术的发展。
2010年代至2020年代的现代化与国际化阶段,海底观测技术向高精度、高性能、多功能方向发展,观测系统覆盖范围和数据传输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多个海底观测网,覆盖我国主要海域,自主研发的海底观测设备如海底地震仪、海底重力仪等提高了设备的国产化率。此外,通过国际合作,中国在国际海底观测领域崭露头角。
2020年代至今的智能化与网络化阶段,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融合,海底观测系统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海底观测系统能够实现自主决策和自我维护,观测网络更加密集和互联,形成了覆盖广阔海域的观测网络。同时,国家政策持续支持海底观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行业产业链
海底观测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海底观测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供应商,为行业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支持。这些设备涵盖传感器、水下机器人、海底观测系统、通信设备、数据采集与存储设备等。上游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海底观测的性能和可靠性。产业链中游主要涉及海洋观测平台的集成和运营。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灾害预警等。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海底观测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
四、相关政策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加剧,海洋观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作为海洋大国,拥有广阔的管辖海域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对海底观测的需求尤为迫切。为了加强海洋观测能力,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推动海底观测行业的发展。2024年8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以科技创新赋能美丽中国建设,强化深地探测、深海极地探测、深空对地观测“三深引领”攻关,统筹推进科技研发、科技平台、科技人才、科技合作“四维支撑”布局,推进耕地保护与能源资源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灾害监测防治、调查监测与智能化测绘技术“五系协同”建设。它不仅推动了深海探测技术的创新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还促进了数据的深度应用,为海底观测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五、市场规模
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底观测作为支撑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我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对海底观测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随着深海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海底观测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传统的海洋科学研究扩展到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警等多个领域。2023年,中国海底观测行业市场规模为80.03亿元,同比增长13.16%。
六、重点企业及院所情况
中国海底观测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科研院所,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国有企业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等,凭借资金、技术和资源优势,在高端设备制造和大型海洋工程服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如中天科技、通光线缆等,专注于细分市场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科研院所如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通过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注于航海智能化和海洋信息化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在海底观测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致力于为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等提供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海底观测领域,海兰信致力于打造岸海一体化的综合海洋立体检测系统,以海洋传感器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提供全方位的海底观测解决方案。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包括航海业务、海洋信息大数据服务平台和海底数据中心三大部分,其中海底数据中心(UDC)是公司当前重点投入的转型创新业务。海兰信是继微软之后的第二家具备海底数据中心全套技术与实施能力的企业。其海底数据中心具有高功率密度、绿色节能等技术优势,符合我国“双碳”发展目标和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战略。首个商用项目已在海南陵水正式投入运营,首批客户包括海南电信等三家企业。2024年前三季度,海兰信营业收入为2.54亿元,同比下降48.02%;归母净利润为0.10亿元,同比增长16.54%。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起步于1992年,以光纤通信起家,现已形成信息通信、智能电网、新能源、海洋系统、新材料等多元产业格局。中天科技在海洋系统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尤其是在海缆制造和海洋观测网方面。在海洋观测组网装备和系统方面,中天科技已形成以海底观测网、近海小型观测站、自容式观测站、浮标海床基立体观测站等为代表的系列化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海洋牧场、水下安防等市场领域,为提升国防信息安全和海底资源探测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前三季度,中天科技营业收入为343.16亿元,同比增长4.78%;归母净利润为23.11亿元,同比下降13.12%。
七、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创新将成为推动中国海底观测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智能化、自主化的观测设备将成为主流,如深海无人潜器、原位监测平台等,将显著提升海底观测的精度和效率。同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海底观测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和分析,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此外,量子传感、生物芯片等前沿技术的突破,有望解决深海高压环境下监测精度不足的难题,进一步拓展海底观测的应用领域。
2、市场需求驱动产业升级
中国海底观测行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海洋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国家对海洋战略的重视。随着海洋资源的深入开发和海洋环境的日益复杂,对海底观测技术的需求将更加迫切。未来,海底观测行业将更加注重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升级。一方面,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行业将加强产业链协同,形成涵盖设备研发、系统集成、数据采集与分析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提升整体竞争力。
3、国际合作助力行业腾飞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将成为推动中国海底观测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如GOOS)的建设和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海底观测技术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中国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展海底观测项目,推动区域海洋观测网络的构建和完善。通过国际合作,中国海底观测行业将实现技术共享、资源互补和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在国际海洋观测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海底观测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海底观测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海底观测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共十二章,包含中国海底观测行业重点企业发展调研,2025-2031年中国海底观测市场预测及发展建议,海底观测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