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4年中国智慧港口发展现状分析: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增长趋势明显[图]

内容概况:对比国外,我国智慧港口行业起步稍晚,但我国沿海大型枢纽港口敏锐觉察到全球港口国际化、智慧化发展大趋势,于是在智慧港口的规划与建设方面加快脚步,智慧港口建设也已从探索阶段逐步转向成熟。从市场规模来看,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其吞吐量不断增加。同时,客户对港口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更高效、更便捷、更智能的物流服务。智慧港口正好满足了这些市场需求,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中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3.3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4.25亿元,预计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国家政策的推动,我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加,预计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3亿元。


关键词:智慧港口、国家政策、市场规模、人工智能


一、智慧港口概述


“智慧港口”是以现代化基础设施设备为基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输业务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港口运输组织服务创新为动力,以完善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展政策为保障,能够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港口资源优化配置,在更高境界上满足多层次、敏捷化、高品质港口运输服务要求的,具有生产智能、管理智慧、服务柔性、保障有力等鲜明特征的现代港口运输新业态。


“智慧港口”基本特征体现主要包括港口基础设施与装备的现代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业务的深度融合化、港口生产运营的智能自动化、港口运营组织的协同一体化、港口运输服务的敏捷柔性化、港口管理决策的客观智慧化。


“智慧港口”的设施配置主要涉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以及港口运输装备三部分,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数字化,没有港口运输装备的标准化、智能化,就无法实现港口运输要素的全面感知,无法实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输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也无法实现港口运输组织和运输管理的创新。

智慧港口的组成部分


对比国外,我国智慧港口行业起步稍晚,但我国沿海大型枢纽港口敏锐觉察到全球港口国际化、智慧化发展大趋势,于是在智慧港口的规划与建设方面加快脚步,智慧港口建设也已从探索阶段逐步转向成熟。从发展历程来看,21世纪初至2010年,我国智慧港口行业发展进入萌芽阶段,2005年,我国自主研发并制造首个全自动集装箱空箱堆场系统,完成试验并投入运营。2011年至2015年,行业进入探索阶段,多个港口的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建设相继开工。2016-2020年,行业不断发展,青岛前湾港、上海洋山及天津智能化港口已经基本建成。2021年至今,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智慧港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智慧港口行业发展历程


二、智慧港口行业相关政策


港口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撑。在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下,各大港口紧抓数字经济发展契机,积极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引领港口智能化发展。2023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出鼓励围绕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关键技术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加快推进自动化港作机械等装备、自动化码头生产管理系统、内外集卡运输系统协同、航道智能化测绘、船岸协同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国家高端智库开展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发展战略研究。该政策的发布将有利于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而提升港口和航道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中国智慧港口行业相关政策


三、智慧港口行业产业链


从产业链来看,智慧港口行业上游主要包括技术层和设备层,其中技术层包括人工智能技术、无人驾驶技术、大数据技术、5G通讯技术;设备层包括前沿装卸设备、堆场装卸设备、水平运输设备。人工智能将赋能于智慧港口中的流转运输环节,如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在集装箱流转运输的过程中进行识别、数据采集等,便于下一步的操作。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实现集装箱从轮船到仓库之间的搬运工作,从而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港口运输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挖掘,为港口管理提供决策支持。5G通讯技术以其高速度、低延迟、大容量的特点,为智慧港口提供了强大的通讯支持。产业链下游是服务提供商和港口运营者。港口运营方是产业链终端,是直接应用智慧港口技术的主体,利用相关硬件、软件和服务,以提高港口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安全性,并推动整个港口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智慧港口行业产业链从产业链来看,智慧港口行业上游主要包括技术层和设备层,其中技术层包括人工智能技术、无人驾驶技术、大数据技术、5G通讯技术;设备层包括前沿装卸设备、堆场装卸设备、水平运输设备。人工智能将赋能于智慧港口中的流转运输环节,如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在集装箱流转运输的过程中进行识别、数据采集等,便于下一步的操作。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实现集装箱从轮船到仓库之间的搬运工作,从而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港口运输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挖掘,为港口管理提供决策支持。5G通讯技术以其高速度、低延迟、大容量的特点,为智慧港口提供了强大的通讯支持。产业链下游是服务提供商和港口运营者。港口运营方是产业链终端,是直接应用智慧港口技术的主体,利用相关硬件、软件和服务,以提高港口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安全性,并推动整个港口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中国智慧港口行业产业链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四、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规模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其吞吐量不断增加。同时,客户对港口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更高效、更便捷、更智能的物流服务。智慧港口正好满足了这些市场需求,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中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3.3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4.25亿元,预计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国家政策的推动,我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加,预计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3亿元。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其吞吐量不断增加。同时,客户对港口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更高效、更便捷、更智能的物流服务。智慧港口正好满足了这些市场需求,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中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3.3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4.25亿元,预计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国家政策的推动,我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加,预计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3亿元。


五、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智慧港口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由几家大型港口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如上海港、舟山港、招商港口、广州港等。这些企业在智慧港口的规划、建设、运营、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中国智慧港口行业也存在一些中小型港口企业,如秦港股份、大连港、厦门港等,这些企业在智慧港口的发展上也有一定的贡献和潜力。


我国智慧港口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吸引力强,行业潜在进入者数量较多,未来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大。同时水路运输在部分特殊产品以及跨境运输上仍存在着较大的不可替代性,替代品威胁较低。

智慧港口行业领先企业布局


六、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市场发展趋势


挑战: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智慧港口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一方面,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是智慧港口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大量敏感数据的采集和存储,使得港口面临着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一旦数据安全受到威胁,可能对港口的正常运营造成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智慧港口高度依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信息系统,如5G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这些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可能要求港口不断进行设备升级和系统改造,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因此,企业可能面临成本增加的风险。


趋势:未来,随着AI、机器学习、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慧港口将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自动驾驶的集装箱卡车、自动化的货物装卸设备以及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将成为常态,极大提高港口作业的高效性和精确性。同时,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智慧港口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措施,实现港口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此外,智慧港口将建立科学管理、预测控制、全流程监控等角度的基础框架,支持交通、物流、能源等领域的协同协作。这种精细化管理系统将有助于提高港口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97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智慧港口行业产业链全景深度解析,中国智慧港口产业链代表性企业案例研究,中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及投资策略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