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落下了帷幕。落地厦门后的本届电影节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随着议程、宣传风格、新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变化,关注度和影响力都有了明显提升。电影节期间,除了颁发具有重要含金量的金鸡奖外,还举办了包括导演论坛、互联网之夜、产业论坛、教育论坛在内的9大论坛活动,从回顾新中国电影发展史到展望新时代电影发展,从导演个性表达到演员的自我修养,全方位为中国电影的发展献计献策,论坛主题各异,但含金量都颇高。
本届电影节首创创投会,也全面拥抱互联网。论坛设置上,由腾讯影业承办的“互联网之夜”成为9大论坛之一。当晚,影视公司负责人、知名出品人、导演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论坛以“互联网时代下的变化、机遇和挑战”为主题,从多个维度探讨了互联网带给电影行业的改变。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在致辞中对腾讯影业承办的这场活动表示了高度肯定:“‘互联网之夜’丰富了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我们做到了相得益彰,强强联手,我想这对中国电影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张宏
当晚,由腾讯和猫眼娱乐组成的“腾猫联盟”也发布了联盟后的首份产业报告《“从相加到相融”——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发展研究报告》,报告包含了互联网与电影产业融合发展的六个方面,从电影消费、生产和生态的视角,观察、研究互联网带给电影产业的变化。
从这份报告以及现场嘉宾的发言中,我们摘取出了十组重要的数据和现象,从中可以窥探到这些年来互联网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改变。
一、电影线上购票比例已经超过85%
互联网对电影的影响最直观地体现在电影的消费端,自2010年起,在线票房平台从线上团购发展起来,随着在线选座功能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在线购票已经成为用户观影消费的主要方式,从2016到2018年,票务线上化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达到84.3%。而据猫眼娱乐CEO郑志昊在论坛现场透露,今年截至目前电影购票人次是17.5亿,其中15亿来自线上购票,线上化率已经超过了85%。
二、年度票房前10影片的在线片均播放超5亿次
随着在线视频行业的发展,互联网通过在线观看让用户打破了消费的时间、空间局限,实现更加私人化和自由化的观影体验。视频网站成为了电影在院线之外的第二播放窗口。如下图所示,近两年来,年度票房前10影片的片均播放次数超过了5亿次,远高于院线片均观影人次。
线上播放平台一方面帮助提升了院线影片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优质电影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国不同区域院线基础设施发展部不均衡的现状,为电影产业拓展了新的消费群体。
三、院线电影的线上片均弹幕量达5.4万条,“弹幕文化”形成
在传统的影院观影体验中,观众是被动的观看者的角色。而线上观影赋予了用户更强的主动性。例如很多用户会在观影过程中通过弹幕分享自己的观点。2017年到2019年,院线电影线上播映的总弹幕量,以及片均弹幕量均保持增长态势。目前院线电影的片均弹幕量已经达到了5.4万条。2018年的弹幕冠军影片《悲伤逆流成河》的弹幕总量更超过了50万条。
弹幕带给用户实时互动的感觉、促进观众对内容产生群体共鸣,也丰富了电影本身的内容形态,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弹幕文化”。
四、公众号热门电影文章2019年数量和评论量增长超50%,电影成重要社交货币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电影资讯分享和观影体验交流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例如在微信公众平台上,2019年Top10热门电影相关文章量和评论量较2018年增长超过了50%。大众越来越愿意以发表文章、评论、点击在看的方式展现个人的观影偏好,交流观影体验。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可以看到用户互动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包括短视频、H5、小程序、表情包等等,这些共创互动体验式内容也往往会引发朋友圈刷屏,推高电影的热度。可以说,电影成为了社交平台上非常重要的社交货币,也反过来促进了电影文化的传播。
五、口碑扩散提速,促进电影精品化创作
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观众变成了更加积极、主动的用户,电影上映后口碑传播的飞速提升。以前是线下的口口相传,现在通过朋友圈“晒票根”、“发评论”等自媒体传播方式,让电影的质量好坏很快便公之于众。
从历年票房数据来看,高口碑电影所贡献的票房占比近年来不断提升,2019年9分以上的高口碑电影票房占比达到67%,而票房不足1000万元影片的平均评分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可见口碑对于票房的推动价值日益显著,也有助于推动电影创作向更贴合用户需求的精品化之路提升。
六、线上流量较线下更为均衡,帮助长尾影片延长生命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广阔空间和大数据驱动下的精准营销,互联网为文艺片、纪录片等“小众”电影搭建了至关重要的舞台,延长了它们的生命周期。院线电影的票房分布头部效应非常显著,2019年TOP50院线电影票房占比91.5%,其中TOP10电影票房占比达到52.3%。而相较于院线放映,线上放映电影的流量相对分散。2019年TOP10影片全网有效播放占比15.2%,TOP50影片占比43.3%。这意味着大量长尾的电影在线上有更多的空间,能被更多的用户所看到。
互联网时代,在线视频平台和院线在营造不同观影体验、满足差异化观影需求方面互相补充,形成合力进一步激发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
七、网络电影产业“提质减量”,产业规模已达30亿
互联网除了助推院线电影的发展和传播之外,也孕育了原生于互联网的网络电影产业。从2014年开始,经历了最初的野蛮生长,在政策规范、平台引导的双重力量作用之下,网络电影的品质不断提升,近两年进入了“提质减量”朝向精品化模式发展的新阶段。
2019年网络电影上新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7%,尽管数量下降,但网络电影在观众内容消费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19年网络电影的有效播放次数已经达到了64亿次,成为拉动电影在线观看的新生力量。据淘梦创始人阴超在论坛上透露,去年网络电影票房冠军《大蛇》取得了5千万的票房,超过了78%院线电影的票房。而今年网络电影的产业规模将达到30亿元左右,虽然目前与院线电影市场还有较大距离,但未来增长可期。
八、互联网影企发力,助推电影生态变革
面对互联网给电影产业所带来的机遇,2014年以来,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企业纷纷涉足电影相关业务,布局了爱奇艺影业、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公司。
2014年成立的爱奇艺影业依托爱奇艺平台,联动会员、文学、游戏、动漫、IP增值等站内业务,形成了以项目研发、电影发行、市场营销、电影票、商业合作为主的五大核心业务板块,成立以来,爱奇艺影业主控自制项目8部,投资、发行的项目达40余部。与爱奇艺影业同年成立的阿里影业,形成了互联网宣传发行、项目出品、娱乐电商、国际化为核心的四大板块,参与了《摆渡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不是药神》《中国机长》《碟中谍5》《绿皮书》等大量项目。2015年成立的腾讯影业一开始就提出“不孤立做影视”,布局创制、宣发、版权、授权四大业务,推出以“时代旋律系列”为首的六大文化产品系列,参与了《魔兽》《影》《毒液:致命守护者》《流浪地球》等项目。
可以看出这些互联网影视公司正在不断将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带入影视创作中,助力推动互联网和电影产业从消费端到生产端融合。
九、互联网平台推动电影的主流价值传播进入“提质增效”阶段
在商业性之外,电影也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属性和社会价值。而借助互联网,电影作品的主流价值传播进入了“提质增效”阶段。
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成为传播电影社会主流价值日益重要的窗口。例如2019年,腾讯视频开展的“红色电影巡礼——让老电影在新时代闪光”,累计播放量突破2.5亿;“厉害了,我的国!”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影展映,累计播放量突破62亿。尤其是在针对年轻群体的主流价值传播上,互联网呈现出了更符合用户需求、更接地气的优势。
另一方面,互联网影视公司也主动承担起主流文化传播的使命。在越来越多主流电影的出品方名单中,也都可以看到互联网影视企业的身影,去年,据《半月谈》报道,腾讯影业是参与主旋律项目最多的互联网影企。
十、引进来与走出去,互联网助推中国电影产业与国际接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电影产业如何进一步融入国际舞台成为了日益重要的课题,而在这方面,互联网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互联网平台“造船出海”能够有效推动中国影视作品的海外传播。例如腾讯视频海外版WeTV已经在泰国、印尼、菲律宾、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落地,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首个专门提供中国大陆内容的流媒体服务平台。
另一方面,带有互联网背景的影视公司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充当着“主力军”的角色。 结语
从以上的总结可以看出,互联网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形塑与变革是全方位的,正如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在推介报告时所总结的:“互联网改变着中国电影的产业格局和生态,在未来,互联网不仅能够推动中国主流电影做更大的市场,也能够助力电影人创作出更多差异化的电影,同时帮助不同的观众更容易地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驱动电影产业向数字化升级。”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尹鸿
从“要素相加”走向“融为一体”,从消费端走向生产端,到逐渐覆盖整个电影产业链条,互联网+电影的融合正在拓展传统电影产业的空间,为电影带来更多新可能。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