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28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会议总结了近年来“放管服”改革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点工作。这些部署对于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目标,我国着力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发起了一场“放管服”相结合的刀刃向内的改革攻坚。

    一是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审批,放宽市场准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精心设计组织,加强督促检查,突破多种阻力,大幅度减少政府审批,全面清理规范各类行政许可,彻底终结非行政审批,着力推进商事登记制度变革,探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放更多的权给市场、企业和地方政府,最大限度地拓展市场作用空间、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发挥好地方政府的作用。在简政放权过程中,力求做到精准放权,把应该由市场决定的事项放给市场,把应该由地方政府决定的事项放给地方政府;力求做到协同放权,涉及同一需要下放事项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同步放权;力求做到有序放权,专业性比较强的审批事项的下放,与基层公务员培训结合起来,确保被下放的审批事项能够“接得住、管得好”。

    二是坚持放管结合,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科学地管、有效地管、适当地管、简约地管。根据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三个“主动”改进政府管理,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主动纠正了监管错位,转换了政府角色,将监管重心后移,由严管市场准入到更多注重市场秩序监管。主动改进了政府监管体系,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监管体系,整合监管职能和执法力量,构建统

    一、权威、系统的监管制度。主动创新政府监管方式,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行“互联网+”“两随机、一公开”等新型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和公正性。

    三是重塑政府职能,提高服务供给能力。着眼于为民众提供便捷高效、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以再造服务流程、整合服务资源、共享信息数据、增强功能联动性为重点,大力推进服务性政府建设。部署实施“一窗受理、一站服务”、承诺办理时限等制度,全面规范改进行政审批服务。推进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整合,建设全国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信用、人口信息等领域实现数据共享。

    “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夯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

    一是重塑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了政府管理经济方式的变革。国务院部门累计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比例达到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了90%,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缩减80%。通过简政放权和完善监管体系,变革监管方式方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显著增强,政府管理“重事前、轻事后”“重审批、轻服务”的旧格局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

    二是重塑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改进了政府服务社会的方式。截至目前,有关部门已设立政务大厅42个,全国县级以上政府设立政务大厅3000余个,覆盖率超过94%;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已累计削减70%;绝大部分不合理的循环证明和反复证明已被清理。优化政府服务方便了群众和企业,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三是提升了政府效能,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减少了政府对微观经济事务的管理,增强了政府监管市场运行的能力,提高了政府服务社会的水平,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上了新的台阶。

    二、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持续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

    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去我国在中低收入发展阶段,依靠要素低成本优势和大量物质投入实现了快速的规模扩张型增长。随着发展水平提高,我国的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步变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对高质量、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也更加迫切,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助于继续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倒逼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利于激发市场更大活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有益于推动需求层次提升,使需求潜力更加充分地释放,使经济发展在新的更高水平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度超出需求,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发展的空间还远未达到。经济结构要优化升级,就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各类要素在行业内、企业间、区域间实现更高效率配置。

    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近年来我国资源要素供需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生态环境约束更加强化,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转换增长动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增长动力变革,就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获得更加高效稳定的制度基础和更加优厚的发展条件支撑。

    三、突出重点,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后要突出重点,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第一,围绕培育高质量增长点进一步简政放权。要对标世界先进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开办的审批效率,并在全国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后,着力推动“照后减证”。清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并加快向产品认证转变。继续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对于审批和核准事项中不必要的要取消,需要保留的要提高办理的效率。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投资项目进行整体的区域性评估,取消或降低对区域内的投资项目的评估要求。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强化对相关政策的公平竞争审查评估,打破各种或明或暗的地区分割,消除部门、地区或性行业为了自身利益限制排斥竞争的垄断性行为。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特别要治理各种中介服务的乱收费行为,斩断“红顶中介”与暗中依附的行政机关之间的利益关联,清理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收费。

    第二,围绕促进公平竞争和优化市场秩序进一步改进监管。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提高监管能力,切实提高监管的水平。在科学抽样的前提下实施“双随机、一公开”,规范市场执法行为,提高监管效率。变职能部门分别监管为跨部门综合监管,着力推动监管信息共享,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加强对新兴产业的理论研究,借鉴国际先进的监管经验,提高监管机构的能力,避免懒政,按照包容审慎的原则对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分门别类制定包容审慎监管的模式和标准规范并加以实施,促进新兴产业健康成长。

    第三,围绕便利企业和居民办事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政务服务。清理和取消各种不必要的证明事项,便利居民和企业办事,做到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缩减包括不动产登记在内的事项的办理时间。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数字政府”,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减轻群众和企业办事的负担。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领域尽快实现不同地区联网办理。着力为创业创新活动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对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探索的多种形式的“双创”活动,也要根据其需求给予充分的服务保障。各级政府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并调动市场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并强化服务质量的监管。要在确保政务网络和数据信息安全、保护好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以国务院部门信息和数据共享带动各地各部门的信息和数据共享,形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