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家首次揭秘水稻自私基因
中国农业科学家系统解析了水稻粳稻与籼稻杂种不育问题及遗传特性,发现自私基因系统控制水稻杂种不育,影响稻种基因组的分化,并有望解决水稻杂种不育的难题。该项研究成果于6月8日在国际学术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该研究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获得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研究”项目(2016YFD0100301)的资助。
高强韧多孔钛合金人工骨材料研发取得突破【图】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863计划课题“高强韧多孔钛人工骨材料研发(2015AA033702)”通过技术验收。该课题开发的高强韧多孔钛合金人工骨材料,为未来解决大面积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治疗难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上肢痉挛性偏瘫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枢性偏瘫,是指因脑卒中、脑外伤、脑瘫等一侧大脑损伤造成对侧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玻其中,痉挛性上肢偏瘫是严重影响生活的常见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新型轻质高强骨科植入材料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图】
近日,由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实施的863计划课题“新型轻质高强骨科植入材料研发(2015AA033701)”通过技术验收。该课题成功解决了现有骨折内固定、运动医学损伤及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问题,实现了高端医用材料制品的应用转化,成功开发出可降解聚乳酸及其复合材料和镁合金材料两种骨科材料,已实现两种制品完成注册型检,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有望大大推进我国高端医用植入材料产业的发展和高端医疗器械的民生普及。
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乐复能”获批上市 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近日,在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北京杰华生物集团研发的生物新药——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乐复能)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和药品注册批件,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这标志着经过18年的实验室研发测试、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国家药监局的审评审批,乐复能终于获得批准上市。
艾滋抗病毒治疗“中国方案”获优化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等一项研究发现,一线抗艾药“依非韦伦”副反应发生与其血液中浓度密切相关,艾滋病患者尤其是体重低于60公斤者服用依非韦伦时剂量减掉1/3更为安全。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艾滋病医学》上。
我国科学家在超强碳纳米管纤维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碳纳米管被认为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强度最高的几种材料之一,其杨氏模量高达1 TPa以上,拉伸强度高达100 GPa以上(比强度更是高达62.5 GPa/(g/cm3)),超过T1000碳纤维强度10倍以上。
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项目成果获国际室内定位比赛冠军
2018年4月27日, 在马里兰盖瑟斯堡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组织的国际室内定位比赛PerfLoc(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mart-phone Indoor Localization Apps)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 “高可用高精度室内智能混合定位与室内GIS技术”项目陈锐志团队获得冠军。
俄罗斯研发出高精度血液定量化验方法
据俄罗斯科学院网站报道,俄科院普通物理所与国立莫斯科技术物理大学的联合团队研发出血液定量化验系统,该系统采用磁性纳米颗粒作为检测标的,可准确检测出液体,包括不透明乃至重色调液体(例如血液)中蛋白质分子的浓度。相关成果刊登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学术期刊上。
美发现消费与工业产品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美国家大气海洋局(NOAA)近日发布研究结果,认为含有石油的精制化合物的化学产品,如家用清洁剂、杀虫剂、油漆和香水等,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与机动车相关排放物不相上下。该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我国科学家在超强碳纳米管纤维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碳纳米管被认为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强度最高的几种材料之一,其杨氏模量高达1 TPa以上,拉伸强度高达100 GPa以上(比强度更是高达62.5 GPa/(g/cm3)),超过T1000碳纤维强度10倍以上。
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项目成果获国际室内定位比赛冠军
2018年4月27日, 在马里兰盖瑟斯堡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组织的国际室内定位比赛PerfLoc(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mart-phone Indoor Localization Apps)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 “高可用高精度室内智能混合定位与室内GIS技术”项目陈锐志团队获得冠军。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药 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获批上市
2018年5月9日,在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正大天晴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福可维)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优先审评程序获准上市,用于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 可探大气污染物【图】
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高分五号卫星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高分专项中一颗重要的科研卫星。它填补了国产卫星无法有效探测区域大气污染气体的空白,可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是我国实现高光谱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科学家实现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无控陨落精准预测
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快速发展,航天器以极高速度跨流域往返大气层飞行涉及十分复杂的非平衡空气动力学问题。对航天器进行精细化气动设计与飞行航迹确定、定轨预报是航天器安全回收的重要课题。
“微生物转化生物质油气燃料的能质传递强化机理”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 2016年立项项目“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的主要研究工作中,微藻固碳过程的CO2多相传递机理和强化方法是该项目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此项研究内容的支撑下,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程军教授研发提出的“微生物转化生物质制油气燃料的能质传递强化机理”于2018年4月11日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