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产业政策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2019年我国科技孵化器数量达到了5609家 [图]

    一、科技孵化器界定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孵化器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它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繁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科技孵化器是指企业对科学技术成果进行转化,使其逐步走向市场、投入民生运用的一个过程。常常表现为创业公司伴随科技成果实现商品化、产业化的过程。

    二、科技孵化器产业监管体制

    尽管随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其管理体制有所改变,但至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科技企业孵化器仍是由省市科委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主办,其领导程序如图: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领导程序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科技孵化器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国家科委火炬办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实行指导管理,提出企业孵化器的任务、职能和方面,对各地的创业中心进行指导评审、宏观协调、人才培训和适当提供引导性资金,保证全国企业孵化器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实施火炬计划的重要基地。各省市科委与高新区则是各地企业孵化器的直接领导单位。另外,随着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及国际企业孵化器的产生与发展,其受到当地科委与高教部门等机构的双重领导,也纳入国家科委火炬办的指导性管理。

    三、科技孵化器产业相关政策

    (一)科技产业发展规划

    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孵化器的发展,先后颁布了多项政策促进中国孵化器的发展,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文件。

科技产业相关规划

规划名称
主要目标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经过15年的努力,在我国科学技术的若干重要方面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若干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面向未来发展、迎接科技革命、促进产业变革的创新布局,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一系列重大瓶颈问题,初步扭转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为国家繁荣发展提供战略储备、拓展战略空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
——创新体系协同高效。科技与经济融合更加顺畅,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治理更加科学,创新效率大幅提高。
——创新环境更加优化。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更加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形成崇尚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激励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
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断创造新技术和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新需求和新市场,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更高质量的就业、更高水平的收入、更高品质的生活。
——总体上扭转科技创新以跟踪为主的局面。在若干战略领域由并行走向领跑,形成引领全球学术发展的中国学派,产出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攻克制约国防科技的主要瓶颈问题。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
——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完备。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创新文化氛围浓厚,法治保障有力,全社会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不断涌流的生动局面。
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科技和人才成为国力强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创新成为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核心因素。
——劳动生产率、社会生产力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经济发展质量高、能源资源消耗低、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国防科技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和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成为全球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聚集地。
——创新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更加优化,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产权、包容多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价值导向。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整体水平由跟跑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达到1.1%;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第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比2015年翻一番。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在促进经济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4万亿元,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20%,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2万亿元;成长起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品牌和标准,若干企业进入世界创新百强,形成一批具有强大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创新增长极,新产业、新经济成为创造国民财富和高质量就业的新动力,创新成果更多为人民共享。
——创新型人才规模质量同步提升。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初步形成,涌现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人力资源结构和就业结构显著改善,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60人年。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创新治理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健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治理结构和发展机制更加科学,军民融合创新机制更加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创新创业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创新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科学精神进一步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到2020年,国家自创区建设成为构筑国家先发优势的示范样板,为全国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国家高新区基本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基本建成若干全球创新高地、国家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中心。新升级国家高新区通过以升促建,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创造能力持续较快增长。到“十三五”末,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240家左右。
——率先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生态和高效率的创新体系。创业人才、创业资本与创业市场不断繁荣,创新创业文化深入人心,创新创业活动持续涌现,创新创业激励和响应机制逐步健全,涌现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年新增注册企业数占比达到15%,创新效率显著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6.5%。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和新动力基本形成。
——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格局。结构优化取得明显成效,发展动力实现根本转换,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总体上扭转科技创新以跟踪为主的局面,在若干战略领域由并行走向领跑。持续涌现一批新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5%以上,劳动生产率增幅达到60%以上。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瞪羚企业数明显增加,出现一批独角兽企业。
——率先形成绿色协调发展的科技产业新城区。在引领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园区城市功能更趋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升。向绿色生态方向更进一步,经济增长的综合性资源消耗显著降低,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新型社会治理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从业人员人均生产总值率先达到小康社会水平。
——率先形成开放共享、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发展平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机制探索取得较大突破,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大幅增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集聚辐射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园区,形成若干全球创新高地。

    (二)科技人才引进政策

    近年来,我国为参与全球科技人才竞争,更好地吸引科技人才,从中央到地方均积极推动科技人才引进政策的突破,尤其是在引进科技人才的前哨环节——出入境政策方面着手进行突破和改革,形成了更为开放、灵活、务实的科技人才引进制度,在聚集国际科技人才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

    在中央层面,“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实行更加规范、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政策方面手脚还要放开一些,要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等重要论断。2015年6月,公安部根据《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扩大申请在华永久居留(中国“绿卡”)外国人工作单位范围,新增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类用人单位类别。

    在地方层面,自2015年以来,公安部在上海、北京、福建、广东等重点地区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涉及科技人才出入境的政策措施,助推区域科技创新。

    2015—2016年,《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制定落实,在该政策的利好下,北京市2016年受理外籍人才及家属永久居留申请比2015年增长426%。从北京、上海、福建、广东等地出台的科技人才出入境政策突破来看,有以下特点:

    (1)紧扣科技人才特点。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等园区,具有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集聚等优势,根据科技人才跨国流动频繁、对出入境及工作居留政策要求高等特点,以科技人才出入境政策为突破口构建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的引才制度来吸引集聚国际科技人才。

    (2)开通永居绿色通道。北京、上海等地为当地发展急需紧缺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开通了在华永久居留的绿色通道,大大提升了高层次人才办理永久居留证的速度,提高政策吸引力度。

    (3)为外籍华人提供政策倾斜。为外籍华人来华长期居留以及永久居留提供突破性的便利,如北京中关村及上海自贸区均为具有博士学位的外籍华人开通直接申请永久居留的通道,激发了海外华人科技专业人士回国服务的热情。

    (4)为留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机会。北京、上海放开对外国学生两年工作经验的要求,以更开放、更友好的姿态为外国学生在华创业就业提供机会,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储备留学生政策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5)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北京、上海通过简化申办程序、提高服务效率等方式来提高对外籍科技人才的服务水平。如北京中关村专门设立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大厅,方便中关村外籍科技人才办理出入境、工作居留等事务,同时将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的审批时间从180日缩至50日。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而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力量。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次科技人才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作用非常重要。

    (三)科技孵化器税收政策分析

    2018年11月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税收政策的通知》,内容如下:为进一步鼓励创业创新,现就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有关税收政策通知如下:

    1、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在孵对象提供孵化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该通知所称孵化服务是指为在孵对象提供的经纪代理、经营租赁、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鉴证咨询服务。

    2、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应当单独核算孵化服务收入。

    3、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科技、教育部门另行发布;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由省级科技、教育部门另行发布。

    该通知所称在孵对象是指符合前款认定和管理办法规定的孵化企业、创业团队和个人。

    4、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应按规定申报享受免税政策,并将房产土地权属资料、房产原值资料、房产土地租赁合同、孵化协议等留存备查,税务部门依法加强后续管理。

    2018年12月31日以前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自2019年1月1日起享受本通知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2019年1月1日以后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自认定之日次月起享受本通知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2019年1月1日以后被取消资格的,自取

    消资格之日次月起停止享受本通知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5、科技、教育和税务部门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共享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相关信息,加强协调配合,保障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四、科技孵化器产业运行规模

    (一)孵化器企业数量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显示:2017年我国科技孵化器数量达到了4063家,同比增长24.82%,2018年上升至4849家,增长19.35%,2019年预计增速约为15.67%,数量上升至5609家。

1999-2019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统计及预测

年份
数量(家)
同比增长:%
1999年
110
-
2000年
164
49.09%
2001年
324
97.56%
2002年
378
16.67%
2003年
431
14.02%
2004年
464
7.66%
2005年
534
15.09%
2006年
548
2.62%
2007年
614
12.04%
2008年
670
9.12%
2009年
772
15.22%
2010年
896
16.06%
2011年
1000
11.61%
2012年
1239
23.90%
2013年
1468
18.48%
2014年
1755
19.55%
2015年
2530
44.16%
2016年
3255
28.66%
2017年
4063
24.82%
2018年
4849
19.35%
2019年E
5609
15.67%

资料来源:科技部、智研咨询整理

    (二)毕业企业数量

    2017年我国科技孵化器累计毕业企业数量达到了110701家,同比增长23.42%,2018年上升至139396家,增长25.92%,2019年预计增速约为20.62%,数量上升至168144家。

1999-2019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毕业企业数量统计及预测

年份
数量(家)
同比增长:%
1999年
1934
-
2000年
2790
44.26%
2001年
4281
53.44%
2002年
6207
44.99%
2003年
8981
44.69%
2004年
11718
30.48%
2005年
15815
34.96%
2006年
19896
25.80%
2007年
23394
17.58%
2008年
31764
35.78%
2009年
32301
1.69%
2010年
36485
12.95%
2011年
39562
8.43%
2012年
45160
14.15%
2013年
52146
15.47%
2014年
61944
18.79%
2015年
74853
20.84%
2016年
89694
19.83%
2017年
110701
23.42%
2018年
139396
25.92%
2019年E
168144
20.62%

资料来源:科技部、智研咨询整理

(三)知识产权情况

    科技孵化器很好地促进了我国技术的发展。据科技部统计,2018年中国科技孵化器在孵企业获得了440881项知识产权,同比增长43.1%。

2016年-2018年中国科技孵化器在孵企业知识产权情况(项 ,%)

-
2016
2017
2018
同比增长
拥有有效知识产权
223066
308139
440881
43.1
其中:发明专利
51954
69769
85180
22.1
软件著作权
63805
100757
157657
56.5
集成电路布图
2376
3208
2737
-14.7
植物新品种
698
821
894
8.9

资料来源:科技部

本文采编:CY261
10000 104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科技孵化器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科技孵化器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科技孵化器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共十二章,包含孵化器产业重点企业运营状况,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投资战略解析,2024-2030年中国科技孵化器产业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