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鼠疫基本概况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在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鼠疫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为传播媒介。临床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出血,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本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目前已大幅减少,但在我国西部、西北部仍有散发病例发生。
传染源为鼠类和其他啮齿类动物,其中褐家鼠和黄胸鼠是主要传染源。野狐、野狼、野猫、野兔、骆驼和羊也可能是传染源。病人是肺型鼠疫的传染源。
鼠疫传播途径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可将鼠疫分为轻型鼠疫、腺鼠疫、肺鼠疫、脓毒血症型鼠疫和其他类型鼠疫。不同的分型,潜伏期有不同,腺鼠疫2~8天,肺鼠疫数小时至2~3天,曾预防接种者可延至9~12天。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分类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鼠疫发病死亡情况
近年来,中国鼠疫发病数呈波动状态,2015、2018年没有发病例;2016、2017年各有一例;2019年,中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鼠疫报告发病5例,为2014年来最高记录。
2014-2019年中国鼠疫发病数情况
资料来源:传染病预防控制局、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传染病诊断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市场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2014年中国因感染鼠疫死亡人数3人,2015、2016、2018年没有人因感染鼠疫死亡,2017、2019年因鼠疫死亡各1人。
2014-2019年中国鼠疫死亡人数情况
资料来源:传染病预防控制局、智研咨询整理
历史上3次鼠疫大流行中有近2亿感染者死亡。现在人间鼠疫已不多见,但鼠间鼠疫还很猖獗。世界范围内鼠疫自然疫源地并未缩小,加上经济差异造成各国卫生条件参差不齐,因此不能排除局部地区暴发鼠疫的可能性。
我国鼠疫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对其它传染病是相对较低的,2019年中国鼠疫发病率为0.0004/10万,鼠疫死亡率为0.0001/10万。
2014-2019年中国鼠疫发病率及死亡率统计
年份 | 发病率(/100 000) | 死亡率(/100 000) |
2014年 | - | - |
2015年 | - | - |
2016年 | 0.0001 | 0 |
2017年 | 0.0001 | 0.0001 |
2018年 | - | - |
2019年 | 0.0004 | 0.0001 |
资料来源:传染病预防控制局、智研咨询整理
三、鼠疫疫苗研究的现状
鼠疫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原发于啮齿动物(鼠间鼠疫),并能引起人间流行(人间鼠疫,简称鼠疫)。腺鼠疫由经感染的鼠蚤叮咬而发病,如未及时治疗会引起败血型鼠疫及继发性肺鼠疫,肺鼠疫可通过气溶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引起原发性肺鼠疫的流行。抗生素能有效治疗腺鼠疫,但由于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病情进展迅速,即使使用抗生素,患者仍有较高的病死率
鼠疫菌具有内在遗传可塑性,可以获得耐药性,也可作为一种致死性生物武器,其危害性不可估量。
鼠疫曾给人类带来3次世界性灾难,剥夺了上亿人的生命、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在过去的鼠疫大流行中有近2亿感染者死亡。因此其防控工作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开展鼠疫防控工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制定各项防控措施。疫苗接种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方法。
目前虽然世界上鼠疫发病率很低,但其有广泛的疫源地难以在短期内被彻底消灭,仍是一个危害人类的重要致病因素,且具有潜在的散播流行特性。另外,为应对生物恐怖和细菌战争威胁之需,研究预防鼠疫的安全、有效疫苗实属当务之急。
鼠疫疫苗研究现状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21-2027年中国鼠疫疫苗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2021-2027年中国鼠疫疫苗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1-2027年鼠疫疫苗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鼠疫疫苗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