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我国R22行业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根据我国环保部出台的《含氢氯氟烃生产行业准入标准》,我国在2013年必须全面停批新建R22制冷剂项目,这将意味着R22产品的供应逐步减少。但供应减少对应的却是依旧旺盛的需求。截止今年,我国R22占制冷剂用量比例仍超过85%。市场上大部分空调、冰箱依旧采用的是R22作为制冷剂。此外,由于我国真正环境友好型替代产品的技术尚不成熟,而开发新型替代品及其技术不仅难度大,还需要相当的时间。目前R407C、R410A等新一代环保制冷剂的生产技术也依然掌握在杜邦、霍尼韦尔等国际巨头手中,壁垒较高。其中,除去很高的温室效应值,R410A在我国的价格约为R22的1.5倍,其较高的价格以及压缩机换热器重新设计和零件更换,将形成过高的替代成本,这会极大的影响到R410A在中国的大面积应用。而R407C虽然可用于家用空调和容量不大的单元式空调,但由于其较大的滑移温度,它并不适合满液式蒸发器,也不适合多联机。因此,无论从替代品的推广速度还是从原产品的市场需求角度出发,我们均可预测至少在未来3-5年内,R22依然会是我国制冷剂市场的主流。

    在发达国家,目前正处在从第三代制冷剂稳步向第四代环保制冷剂过度的过程中;而我国正处于第三阶段,部分发展中国家尚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的时期。由于气候协定导致海外逐步淘汰二、三代含氟制冷剂,海外供应商逐步退出市场,配套的含氟橡塑材料和空调维修市场面临原料供应缺口,只能增加从中国采购。

各代制冷剂主要产品含氟量
代际
简称
分子式
氟元素占比
第二代
R11
CFCl3
14%
R12
CF2Cl2
31%
R114
C2F4Cl2
44%
R115
C2F5Cl1
61%
第三代
R22
CHF2Cl
44%
R123
C2HF3Cl2
37%
R124
C2HF4Cl1
56%
R134a
C2H2F4
75%
R125
C2H1F5
79%
R32
CH2F2
73%
第四代
R152
C2H4F2
58%
R161
C2H5F
40%
R41
CH3F
56%
1234yf
C3H2F5
7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制冷剂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制冷剂中氟元素的含量从第二代开始呈现稳步向上的趋势,尤其是在第三代制冷剂中零ODP制冷剂,这也是目前全球需求量最高的制冷剂品种。我们预计随着气候协议的逐步执行,制冷剂对氟元素的需求量将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R22作为第二代制冷剂正逐步在全球被第三代制冷剂R410替代,但依然是重要原料。R41075%以上仍以R22为原料,一吨R22理论上可以生产0.6吨R125,与0.6吨R32混配成为1.2吨R410。

    同时R22也是氟聚合物和氟精细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1吨R22理论上可以生产0.5吨PTFE或者FEP。虽然R22作为制冷剂长期来看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中短期内,总需求量仍会伴随下游产品市场份额增长而稳步增长。R22是氟化工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制冷剂用R22与下游主要产品间的产业链关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R22存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气体效应,正在全球遭到逐步淘汰。发达国家已经全面限制R22的生产。根据我国环保部出台的《含氢氯氟烃生产行业准入标准》,我国在2013年起全面停批新建R22制冷剂项目,2016年我国R22总产能为67万吨,未来一些小产能会继续退出。

    目前我国R22的生产和销售严格实行配额管理,按照环保部公布《关于2017年度含氢氯氟烃(HCFCs))产和使用配额、四氯化碳试剂及助剂使用配额、甲基溴生产配额核发方案的公示》,2017年我国R22的产量将控制在52万吨以内。如果,考虑到一些退出和未开的装置,我国R22的有效产能约为57万吨左右,行业开工率超过90%。而预计到2018年,R22的名义产能和有效产能料将进一步压缩,产量或降至50万吨以下,市场供需更为紧张。 

本文采编:CY321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