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中国生物农业行业产业链图谱、产业环境、市场现状及未来前景研判:生物经济被列为国家科技及经济发展重要内容,产业迎来广袤增长前景[图]

内容概要:生物农业是指将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并生产新型作物品种和生物制品。在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产业,且国家将生物经济列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科技经济发展重要内容的背景下,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生物农业产业迎来广袤发展机遇。以生物育种领域为例,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力度增大,我国生物育种研发投入日益增加,相关领域已逐渐取得成效,全国生物育种行业规模加速扩容。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物育种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865.32亿元增长至1120.43亿元,初步统计预估,2024年已达到1180亿元以上。


相关上市企业:云图控股(002539);诺普信(002215);芭田股份(002170);冠农股份(600251); 富邦科技(300387);温氏股份(300498);托普云农(301556); 大北农(002385);荃银高科(300087);隆平高科(000998)等


相关企业:远大生物农业有限公司;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未名生物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恒田生物农业有限公司;武汉高农生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北金珠生物农业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产业链图谱;农业总产值;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农业;重点企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况


生物农业是指将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并生产新型作物品种和生物制品。根据生物技术所应用的不同领域,我国生物农业可划分为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兽药及疫苗、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等领域。生物农业虽没有生物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迅速,但在美国、欧盟的生物经济中已占据重要地位,美国农业系统每年生产超十亿吨的生物质,欧盟注重与包括《共同农业政策》在内的其他政策联动,推动生物经济在农业农村地区的发展。我国生物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接下来需要顺应我国从“解决温饱”到“营养多元”的需求转换新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更高层次的新期待。

生物农业重要细分领域


生物农业产业链上游为生物技术研发及原材料供应环节,其中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原材料主要包括蛋白酶、复合酶、乳酸等。产业链中游为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生物饲料等生物农业产品研发、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为生物农业产品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种植业、渔业、林业、微生物发酵工程产业、畜牧业等。

生物农业行业产业链图谱


二、产业环境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提出,要聚焦人民群众在“医”、“食”、“美”、“安”领域的更高层次需求,提出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质替代、生物安全四大重点领域。这意味着,我国已将生物经济列为今后一段时期国内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而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产业,据统计,2023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已达到87073.38亿元,同比增长3.12%,占同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4.93%;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农业总产值累计值为55444.7亿元,同比增长3.28%,占同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3.43%。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生物技术通过改善农作物产量、品质与抗逆等性状,极大地提高了农业育种效率、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在保障粮食、饲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传统育种正逐渐被生物技术育种取代。此外,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生物技术科技产品也在持续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此环境下,全国生物农业产业拥有广袤发展前景,行业规模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18-2024年9月中国农业总产值变化


三、产业现状


1、生物育种


生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方法培育生物新品种,是一种人工改良物种性状,获得目标新品种的生物技术。目前,全球生物育种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从国内市场看,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力度增大,国内生物育种研发投入日益增加,相关领域已逐渐取得成效。例如,在植物育种方面,在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油菜、棉花等领域,我国已经培育出400个品质优良并具备抗病虫、抗除草剂等特征的转基因新品种,自主研发了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番茄、转基因甜椒、抗病毒木瓜等;国内获批的商业化种植品种包括抗虫棉和番木瓜等,其中转基因抗虫棉已经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运用,累计推广面积达3133万hm2,为农业增产、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在动物育种方面,全球首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家畜育种中大量分子标记得到验证,以转基因奶牛为代表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对虾黄海一号、中国美利奴羊、中国荷斯坦牛等一大批动物育种重大成果相继诞生。国内生物育种行业加速发展,从市场容量看,2023年全国生物育种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865.32亿元增长至1120.43亿元,初步统计预估,2024年已达到1180亿元以上。

2018-2024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规模变化


2、生物肥料


生物肥料(Biological Fertilizer)又称微生物肥料(Microbiological Fertilizer),狭义的生物肥料主要是指微生物菌剂,以活性(可繁殖)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得作物获得特定肥效的肥料制品,也称之为微生物菌肥或接种剂,本身不含有营养元素。广义的生物肥料其有效成分是以有机质(如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为基础,同时复配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活体或其代谢物及一定比例的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无机养分,能够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较全面的营养元素,同时可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土传病原菌传播,以增强作物抗逆性,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广义的生物肥料涵盖农业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化学肥料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全国化肥消费量约占世界化肥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当前水土资源稀缺的约束条件下,如何保障食物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安全,合理削减并控制农用化学品的施用,是破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三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发展的一大重点。因此,在减肥减药、提质增效政策指引下,生物肥料等符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生物投入品逐步纳入国家优先发展战略,生物肥料以其“高产、高效、环保”的特点,逐渐成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多重目标协调发展的首选投入要素,生物肥料正在成为“绿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据统计,2024年我国国生物肥料产量超过4000万吨,保守估计过去5年中国生物肥料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远超10%。生物肥料产品登记数量增长迅速,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2000-2024年6月期间,企业有效登记产品数量迅猛增长,尤其是2018年以来,生物肥料有效登记产品数量迎来井喷式增长。从细分产品种类看,我国企业登记的生物肥料产品以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为主。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6月底,农业农村部批准且处于有效期的生物肥料产品登记数量共计10335个。在有效登记产品中,微生物菌剂类(包括根瘤菌剂、固氮菌剂、溶磷菌剂、硅酸盐菌剂等)产品5266个,占总登记产品的48.1%;生物有机肥产品3302个,占30.1%;复合微生物肥料1767个,占16.1%。此外,生物肥料产品剂型以粉剂和颗粒为主,生物肥料的应用以高价值经济作物为主,现有生物肥料产品的有效菌种以芽孢杆菌最多。

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生物肥料有效登记产品类别构成情况


3、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日益增强,国际社会对化学农药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低毒、低残留、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的环保型生物农药成为未来世界农药的发展方向。从市场容量上来看,近年来全球生物农药的产业价值在不断凸显。数据显示,至2024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已达到


从国内市场看,目前全国生物农药生产企业数量已超过 200 家,生物农药在整个农药产品市场的渗透率正在不断提升。根据2023年我国新农药(有效成分)登记汇总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计有10个新农药(即新有效成分)取得登记,涉及19个制剂产品。从农药种类看,2023年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新生物农药占比是最多的一年,占新农药品种数量的90%,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26.0%。其中除1个信息素,其余都是微生物农药,说明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和生产步伐正在与日俱进,是我国农药发展进程中的一亮点;仅登记了1个新化学农药,是新型SDHI类杀线虫、杀菌剂。


此外,从新农药产品登记申请来源看,2023年国内登记的新农药品种100%由国内企业自主或合作研发,部分已获得专利,体现我国生物农药制造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但从侧面也反映出新化学农药登记门槛的提高,许多企业转向研发、登记资料要求相对宽容的各类生物农药。综上分析,当前我国生物农药市场正在加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国内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行业,将不断推助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高质量转型升级。

2023年中国新农药登记产品种类占比情况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生物农业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四、企业格局


生物农业行业涵盖了从种业研发、智能种植到畜牧管理等多个领域,随着科技水平提高,各领域均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且各领域市场均有其领先竞争企业。例如,隆平高科、荃银高科、大北农、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企业在动植物生物育种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积累;诺普信、云图控股、芭田股份等企业生物肥料领域表现出色。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政策支持力度日益增强,我国生物农业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产业各细分市场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中国生物农业行业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30日,2000年12月1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隆平高科”。隆平高科一家以“光大袁隆平伟大事业,用科技改造农业,造福世界人民”为宗旨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以杂交水稻为核心,以种业为主营业务方向,以农技服务创造价值,是我国生物育种行业龙头之一。公司主营产品有水稻种子、玉米种子、蔬菜瓜果种子、向日葵种子、杂谷种子、农化、棉花、油菜等。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隆平高科营业收入为28.81亿元,同比增长40.73%。

2018-2024年9月隆平高科营业收入变化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7月21日,2007年9月1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芭田股份”。芭田股份主要从事复合肥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沿着复合肥产业链深度开发拓展,形成复合肥及磷化工等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主要产品包括新型复合肥、硝酸磷肥、硝酸、磷矿石等。公司新型复合肥产品以高效复合肥、生物包膜肥、生态有机肥、缓控释复合肥、水溶肥、矿物质肥及其他新型肥料为主,是我国生物肥料领域重要参与者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芭田股份营业收入为24.341亿元,同比下降3.23%。

2018-2024年9月芭田股份营业收入变化


五、发展趋势


1、生物农药技术研发突破加快


近年来,我国生物农业行业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展。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组学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准改良作物性状,提高抗病性和产量;合成生物学则通过设计新型微生物,促进土壤肥力提升和病虫害防治。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减少了对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依赖,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生物农业将在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2、可持续绿色发展持续实施,不断推动产业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生物农业的核心目标。我国生物农业通过推广节水灌溉、土壤修复、碳汇农业等技术,有效减少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微生物肥料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土壤肥力,还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抗逆作物的培育则增强了农业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此外,循环农业模式的推广,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进一步降低了环境污染。未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物农业将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农业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3、国内生物农业厂商加速全球化布局


我国生物农业行业正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和市场拓展,加速全球化布局。一方面,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推动了优质作物品种和先进技术的输出;另一方面,国内企业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自身竞争力。此外,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互认也为我国生物农业产品进入全球市场提供了便利。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生物农业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生物农业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85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生物农业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生物农业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生物农业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共七章,包含区域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机会与潜力分析,生物农业行业内企业发展状况分析,生物农业行业投资潜力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