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微短剧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前景分析:微短剧蓬勃发展热度不断攀升,市场体量稳步增长[图]

内容概要:微短剧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内容。目前我国微短剧蓬勃发展热度不断攀升,内容创作产出数量正在急剧增加,国内微短剧用户付费消费习惯也在逐步成形,行业正式迈入2.0时代,市场体量稳步增长。据统计,2023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较上年增长267.6%。而2023年10月爆火的《逃出大英博物馆》、2024年春节档大热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更是使得我国微短剧市场迎着春风迅速生长。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进一步增长至504.4亿元,同比增长35%;同年国内电影票房仅有425.02亿元。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微短剧正在不断破圈,产业发展活力持续生长。


相关上市企业:中文在线(300364.SZ);博纳影业(001330.SZ);柠萌影视(09857.HK);幸福蓝海(300578.SZ);欢瑞世纪(000892.SZ);天娱数科(002354.SZ);元隆雅图(002878.SZ);浙文影业(601599.SH);海看股份(301263.SZ);芒果超媒(300413.SZ);姚记科技(002605.SZ)等


相关企业:诺点(象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杭州鹿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镜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无忧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麦芽传媒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产业链;微短剧创作备案数量;微短剧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微短剧+”;“微短剧+文旅”;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况


202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在备案系统新增“网络微短剧”板块,正式纳入监管,是继网络影视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后第四种官方认可的网络影视作品形态。202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正式明确,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内容为微短剧。因其制作成本低、内容轻量化、传播分众化等特征,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形式、业务模式、传播方式的新兴网络文艺样态。


微短剧播出渠道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即上承载内容下触达用户。以播出渠道为抓手,微短剧可再细分为长视频微短剧、短视频微短剧、小程序微短剧和独立APP微短剧。从基本特征、制作过程,到推广宣发及至商业变现,四类微短剧各自差异比较明显。聚焦业务发展底层逻辑,长视频及短视频平台布局微短剧主要用于补充并丰富平台媒体内容生态,重在培养用户内容消费习惯,带来流量持续增长;小程序微短剧和独立APP微短剧主要用于拓展新的业务领域,重在挖掘用户付费价值和广告价值,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不同的是前者重度依赖短视频和微信等流量平台,而后者则试图脱离流量平台限制,构建自有私域流量内容消费场景。总体来看,当前长视频微短剧变现存在局限,独立APP微短剧尚处于尝试阶段,短视频微短剧及依赖短视频等流量平台的小程序微短剧,内容生态和商业模式趋于成熟,市场热度也相对更高。

按照播出渠道划分的网络微短剧典型分类


微短剧行业产业链上游为IP版权方出售IP版权或者与微短剧制作方合作开发IP版权,由专业的编剧团队、独立编剧以及一些新兴的创作群体进行剧本创作,为微短剧提供故事基础。产业链中游为微短剧拍摄制作环节,即信息流广告、MCN机构、影视公司等微短剧制作方进行可视化操作,把IP内容或原创剧本转化为视频形式。产业链下游为微短剧分发环节,即通过爱奇艺、腾讯等长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微信小程序,以及各类独立APP,将微短剧进行推流或播放,帮助微短剧触达用户。

微短剧行业产业链图谱


微短剧并非新生事物,早在十年前长视频平台就已进行过试水,但受制于基础网络环境、拍摄剪辑技术以及用户接受度影响,届时并没有形成广泛热度。随着基础网络环境持续改善,视频制作技术进步,尤其是短视频内容形式风靡后短视频平台布局扶持,助推微短剧呈燎原之势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网络视频领域热门赛道。并在短视频平台加入后的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从原始野蛮生长到政策规范下有序发展的跨越。及至当前繁荣阶段展现出众多新的发展特征,如小程序、独立APP让用户触达更加多元化,传统影视公司进场让内容创作更加精品化,微短剧内容出海让行业发展更加国际化。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历程


二、产业现状


自2020年8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在重点网络影视剧备案系统后台增加“网络微短剧”项目的形式,将微短剧纳入监管以来,推出了一系列扶持规范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举措。不断加大政策管控力度,并能根据行业发展特点适时调整政策方向,以治理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有序繁荣发展。在国家广电总局引领下,各地也纷纷出台推动微短剧业态良性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如北京广电局通过抓品牌促创作、抓引导促服务、抓调研促发展三项措施大力推动网络微短剧精品创作;浙江广电局成功举办杭州·微短剧大会,并推出多项政策夯实微短剧产业发展生态底座等等。通过监管治理和方向引导,实现微短剧业态秩序持续规范、内容质量的稳步提升。


在此背景下,我国微短剧蓬勃发展热度不断攀升,内容创作产出数量正在急剧增加。从微短剧创作备案数据看,2023年全年规划备案3574部、上线备案584部。对比2021年的数据,两者分别增长382.2%和445.8%,供给侧创作热情持续高昂。从微短剧发行许可数据看,仅2023年下半年取得发行许可的作品共计303部、6853集,要多于此前一年时间内有统计的数据之和,发行的充分释放带动内容供给。


2024年以来,国内网络微短剧发行许可数量保持增长,仅2024年12月,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规划备案公示的网络微短剧便已达到239部、6070集。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作品创作和发行数量在稳步增长,但也能看到增速有所缓和,侧面说明在外部监管政策收紧和内部发展升级迭代双重因素影响下,微短剧内容增长正在逐渐趋于理性。

2021-2024年中国微短剧创作备案数量变化


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经常观看微短剧的用户占比达39.9%,仅次于电视剧/网络剧和电影/网络电影。其中,31.9%的用户曾为微短剧内容付费。这意味着,目前国内微短剧用户付费消费习惯正在逐步成形,我国微短剧行业已进入转型升级期,正式迈入2.0时代,行业体量稳步增长。据统计,2023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较上年增长267.6%。而2023年10月爆火的《逃出大英博物馆》、2024年春节档大热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更是使得我国微短剧市场迎着春风迅速生长。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进一步增长至504.4亿元,同比增长35%;同年国内电影票房仅有425.02亿元。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


目前,微短剧正在不断破圈,产业发展活力持续生长。资料显示,“微短剧+文旅”的模式业界已经尝试了一段时间。2024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这一模式不仅为微短剧创作拓展了思路,还通过微短剧这一载体,吸引了更多观众前往实地探访,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各地文旅部门为吸引微短剧创作者,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如提供拍摄场地、资金补贴,并积极挖掘本地特色,为创作者提供灵感。截至2024年12月,“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已发布162部推荐剧目。随着“微短剧+”业态模式发展,我国微短剧产业发展前景将日益广阔。

2020-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变化


从微短剧题材类型来看,目前都市题材类的微短剧仍是市场投资关注的重点,而传奇类、科幻类的微短剧题材也逐渐成为市场关注重点。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公布的信息来看,2024年12月,在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规划备案公示的239部网络微短剧中,都市题材76部,占比31.80%;农村题材11部,占比4.6%;青少题材2部占比0.84%;革命题材1部,占比0.42%;司法题材1部,占比0.42%;公安题材3部,占比1.26%;科幻题材15部,占比6.28%;传记题材1部,占比0.42%;传奇题材32部,占比13.39%;武打题材10部,占比4.18%;宫廷题材6部,占比2.51%;国际传播题材1部,占比0.42%;其他题材80部,占比33.47%。

2024年12月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规划备案通过各类型题材剧目数量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三、企业格局


近十年我国微短剧相关企业的注册量逐年上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微短剧产业链的核心参与企业主要分布在制作商、平台运营商和分销商等环节。其中,剧集制作商在微短剧产业链中占比最高,达到33.5%;平台运营商占比22.6%,是微短剧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剧集分销商负责将微短剧分发到各个平台,帮助制作商和平台运营商实现内容的传播和变现,占比21.8%。目前已参与布局微短剧市场的上市企业有中文在线、博纳影业、欢瑞世纪、元隆雅图、慈文传媒、浙文影业、海看股份等。

中国微短剧行业重点企业


中文在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19日,2015年1月2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中文在线”,是我国“数字出版第一股”。中文在线是国内领先的数字文化内容产业集团,主营业务包括数字阅读产品、数字出版运营服务、数字内容增值服务及IP衍生开发四个板块。其中,IP衍生开发业务主要是指将原创小说改编为微短剧、动漫、有声书等多种形式,实现IP的多维度开发。


资料显示,在微短剧方面,中文在线于2021年布局中短剧市场,拥有丰富的短剧剧本积累、短剧爆款编剧团队和短剧投放运营团队;2022年公司新增开拓了小程序微短剧业务,将大量网络小说改编制作为短剧,并在微信、抖音等平台推广。目前,中文在线已出品了多部爆款短剧,如《招惹》分账票房达到2000万元;《嫁东宫》《掌中独宠》等多部作品也相继登顶同期全网热度榜首。此外,中文在线还参股了海外公司Crazy Maple Studio(CMS),得益于公司在海外多年的内容运营和渠道积累,推出的真人短剧APP ReelShort表现优异。公司微短剧业务正式迈入营收状态,逐渐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文在线营业收入为8.08亿元,同比下降20.76%。

2018-2024年9月中文在线营业收入变化


海看网络科技(山东)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2023年6月20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海看股份”。海看股份是一家定位于“互联网+科技+文化+资本”的互联网科研和视听新媒体运营机构,主要经营IPTV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在巩固IPTV业务优势的同时,海看股份近年来关注到了微短剧市场的巨大潜力,将其视为未来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因此与青岛西海岸新区与融创集团合力构建了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海看股份正式进军微短剧行业。


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于2024年4月正式启动运营,短短数月内已接待近70个勘景、拍摄剧组,显示出极高的市场接纳度与活跃度。根据半年报信息,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海看微短剧平台已完成对271部、20100余集微短剧作品及181部剧本的审核工作,其中已有103部作品成功上线,内容产出效率与质量令人瞩目。此外,公司已与国际知名平台Remonfix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布局短剧出海,有望进一步拓宽市场边界,提升品牌影响力。海看股份微短剧业务开始崭露头角,不断为公司业务增长做出贡献。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海看股份营业收入为7.43亿元,同比增长4.02%。

2018-2024年9月海看股份营业收入变化


四、发展趋势


1、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微短剧行业在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4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2025年将超过680亿元,2027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这一增长趋势表明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形式,正在逐渐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远超传统影视行业。


2、政策持续利好产业发展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促进微短剧产业的健康发展。例如,青岛市北区发布了微短剧“黄金十条”,上海杨浦区出台了“1+2+6”工作措施,北京推出了“首亮微光”2.0扶持计划,广东省发布了推动微短剧健康发展的八大举措。这些政策不仅为微短剧的创作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保障,有助于推动微短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3、行业出海趋势日益明显


微短剧的出海势头强劲,广受海外网友欢迎。随着国内微短剧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成为继游戏、电商、短视频后新的互联网出海产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微短剧行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趋势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85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微短剧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微短剧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微短剧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2020-2024年微短剧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微短剧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2025-2031年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