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双李之争”刚刚,香港首富换人了,不过还是李家诚[图]

    小时候,爸爸满腹心事地对家诚说“家诚,叫爸爸”。听到“爸爸”之后,爸爸的眉头瞬间就舒展了。

    长大一些,爸爸郑重其事地对家诚说“爸爸不会因为你叫家诚就少爱你一点,大哥有的,爸爸也都会给你。”

    斗了半辈子,李兆基不惜把儿子的名字也拿来斗气。

    跟郑裕彤的儿子也取名“家成”一样,不管当事人明面上怎么解释,所有人都认为商业巨贾也免不了俗。

    李兆基与李嘉诚比拼了半生,财富年年屈居第二。

    终于在两人都退休了的鲐背之年,由儿子们接掌后,李兆基比李嘉诚多10亿美元,赢了。

    《福布斯》在本月公布了新一年的香港50大富豪榜。不同往年的是,榜首不再是“超人”李嘉诚,而是他的老对手“四叔”李兆基。

    从1999年开始,李嘉诚就是香港富豪榜上最有钱的人,到2019年,已经蝉联了21年。

    常居老二的四叔,不服。

    1

    从顺德富二代到亚洲首富

    相比李嘉诚三个字的如雷贯耳,李兆基在内地的知名度确实弗如。

    李兆基与李嘉诚是同年生人,不过李兆基大10个月。

    与白手起家的李嘉诚不同,李兆基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

    1928年出生时,其父李介甫已经拥有天宝荣金铺和永生银号两间门店,经营着黄金、汇兑、外币买卖生意。

    6岁开始,李兆基被父亲安排进商铺学习做生意。

    10岁时,父亲礼聘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梁惠民先生做了李兆基的新老师。

    12岁时,李兆基已熟练掌握了看金、化金、熔金的核心技术及知识,并很快出任天宝荣金铺的头柜,成为顺德无人不知的神童和黄金奇才。

    15岁时,开始经营两间店铺。

    1948年,20岁的李兆基带着1000块只身去往香港,开始了“创业之旅”。利用他熟悉货币兑换业务的优势,在几间银铺挂单,顺势赚到了在香港的第一桶金。

    与之相比,李嘉诚14岁的时候就因为父亲李云经病逝而不得不走上社会谋生。19岁的时候,李嘉诚成为了一家五金厂的推销员,20岁时已经是一位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五十年代初,香港人口急增,工商业开始发展,政府和市场上的房屋兴建计划,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打小与货币生意打交道的经历,结合香港工商业的发展,让李兆基对往后有了新的认知与规划。

    李兆基回忆当年生活时曾说:"我七八岁时已常到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小对生意已耳濡目染,后来在银庄工作,令我深深体会到无论法币、伪币、金元券等,都可随着政治的变迁,在一夜之间变成废纸,令我领悟到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

    1958年,李兆基与郭德胜、冯景禧等香港企业家一拍即合,8人合股组成永业公司,开始涉足地产生意。

    公司开业后,他们一改此前香港地产业的经营方式,面向广大中下层市民,推出“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这一历史性创举,一时风生水起。

    五年后,李兆基与郭德胜、冯景禧单独组建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由年纪最轻的拥有30%股份的李兆基任公司副主席兼总经理。

    1972年,新鸿基地产上市,此时合作十余年的三剑侠也正式分手,李兆基分得价值约为5000万元的地盘和物业。

    1972年底与胡宝星合作,组建永泰建业有限公司,李兆基任副主席。此时香港股市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大崩盘,地产业也随之陷入低谷。

    三年后,香港股市复苏,李兆基成立了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并于1981年买壳上市。

    买壳上市这一捷径后来被广泛效仿。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恒基地产迎来高光时刻。

    恒基地产除了物业外,旗下还有香港小轮(集团)有限公司、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和美丽华酒店企业有限公司并进行相关业务。

    1990年到1996年,恒基地产的年营收由40亿港元升至153亿港元,市值由1990年的136亿港元跳升到1996年的1325亿港元。

    1996年1997年间,李兆基曾是亚洲首富,位列世界第四。这个排名,至今亚洲无人能破。

    截至2018年底,恒基地产集团旗下的6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就达到了4530亿港元。

    到2019年5月李兆基宣布退休,总市值已经高达5143亿元。

    除了房地产,李兆基在资本运作上收获颇丰,有着“亚洲股王”、“香港巴菲特”之称。

    2004年,李兆基成立兆基财经,管理家族在全球的65亿美元的投资。

    先后斥资购买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国企股票,包括中国网通、中国人寿、中国电力、中石油、中海集运、平安保险(放心保)、交通银行、神华能源、建设银行等众多企业。

    2007年,碧桂园在香港上市,李兆基作为亚洲股神的“金手指”指向碧桂园,斥资10亿港元认购新股,甚至导致散户疯买、机构参战;

    2014年5月,李兆基旗下公司又认购了碧桂园2.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

    2013年,李兆基还斥资4亿港元购入了旭辉控股4%的股权。

    对于“亚洲股神”的称呼,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嘲道:

    我不是‘股神’,只是股民,最多是‘冒牌股神’。”

    2

    双李结怨

    在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对头。

    上世纪70年代,李兆基、李嘉诚联手郑裕彤、郭得胜一起开发了香港的沙田第一城,这是“四大家族”唯一一次联手,这个项目最后大赚400亿。

    沙田第一城之后,李嘉诚与李兆基在80年代中期还联手在加拿大开发了万博豪园项目。这个项目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项目,最后也是大获全胜。

    1992年,李兆基与李嘉诚再次合作,开发香港中环的嘉兆台项目。

    而后,两位巨富因美丽华酒店项目分道扬镳。

    当时,李嘉诚看上了一家名叫美丽华的酒店,这家酒店不仅有酒店业务,还有优质的物业,因此他想强行收购,但没想到最后被李兆基截胡。

    随后,不服气的李嘉诚通过公开市场竞购美丽华,但只收购到了14%的股份,收购宣布失败。

    据说,这是李超人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利。

    之后,港珠澳大桥的投资建设让两人之间的嫌隙扩成沟壑。

    据说港珠澳大桥的提出者,香港富商胡应湘最早邀请的是好友李嘉诚投资。但是遭到了李嘉诚很果断的拒绝。

    当时的香港,李嘉诚就是最大的港口运营商,手握有香港13个港口,全球最好的十大港口中,5个都在李嘉诚手中,这也是李嘉诚能够快速发家的根本。

    珠港澳大桥一旦建成,李嘉诚的利益必然受到损害。于是乎李嘉诚不仅拒绝投资,还号召香港富商抵制大桥建设。
但是,李兆基听说后,果断出资50亿,并且拉来很多香港富豪共同建设。

    无疑,四叔又动了嘉诚的蛋糕。

    不仅在项目上、利益上有冲突,四叔还间接影响了嘉诚在港人心中的名声。

    李嘉诚垄断香港电力,李兆基坐拥港华煤气。

    十年间,李嘉诚多次提升香港电价,而四叔则多次降低煤气价格,港华煤气集团的总裁陈永坚曾说过,这几年的降价已经让利超过100亿给香港市民。

    一个提价,一个降价,声誉几何,孰高孰低,公道自在人心。

    3

    李嘉诚财富缩水

    斗了二十年,李嘉诚一直领先,今次四叔财富小胜嘉诚,与嘉诚的财富缩水有着莫大的关系。

    2008年福布斯富豪榜上,李嘉诚的身家就已经是320亿美元,但2020年的榜单中,身家却是294亿美元,比12年前缩水26亿美元。

    事实上,2019年虽然李嘉诚再次拿下首富头衔,但已经较2018年缩水了43亿美元。

    其长子担任主席的长江实业去年上半年净利润更是较2018年同期下降约38%,过去一年股价下跌近18%。

    而长江和记的收益降低,也影响了李嘉诚的身家。过去一年,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约9.3%。

    从喧嚣了好几年的“李嘉诚退出内地”来看,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出售内地物业至今,李嘉诚在内地和香港出售物业超过1000亿港元。

    从内地和香港撤出,李嘉诚这些年“买下了半个英国”。

    其在英国投资所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了电力、天然气、水利、房产、医疗、零售、移动电讯以及餐饮等。
李嘉诚想在未来以欧盟为跳板,进击北美市场。

    计划赶不上变化。

    如今英国脱欧,未来英国若真如首相约翰逊说的那样,把一些公共领域资源收归国有,那么这对在该领域投下大笔资金的李嘉诚来说,无疑构成了巨大的变数。

    但前方仍充满不确定性,未来格局如何变迁,直接影响着李嘉诚财富。

    4

    双李之争变成家族德比

    2018年5月,90岁的李嘉诚正式退休,将商业帝国交棒长子李泽钜,转任集团资深顾问。

    李嘉诚长子李泽钜已在长和系工作逾30年,继承家族企业;次子李泽楷则获得巨额资金,自主创业。

    一年后,2019年5月,91岁的李兆基卸任公司主席兼总经理等职务,把公司交棒给两个儿子。退任后,李兆基仍在恒基地产担任执行董事。

    李兆基对两个儿子的分工很清晰,香港业务主要由李家诚负责,内地业务则由长子李家杰处理,他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两人表现都是100分。

    李家杰1985年加入恒地,1993年任副主席,一直打理集团内地业务。

    李家诚1993年从加拿大毕业后,以“四叔”私人助理身份加入恒地。

    龙生龙,凤生凤,双李家的继承人都不弱。

    据说,李嘉诚长子李泽钜当年被张子强绑架,李嘉诚给10.38亿赎金放回后,第二天就回到公司上班,心理素质奇佳。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的创业投资能力一流,4亿美元创立了startv转手卖给传媒大亨默多克获利10亿美元,被称小超人。

    李兆基长子李家杰扛起到内地开疆拓土的重任,将父辈的经营模式复制到内地。

    李兆基次子李家诚掌管的香港业务,2018年住宅销售及投资物业销售额总计259.49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

    10亿美元的身价差相对于这两人来说是个小数,重要的是这10亿美元的出现是偶然,还是一个新的开始。
从商品房销售额绝对值来看,2019年已经接近16万亿,而2018年为14.9万亿,刷新历史记录,但也未突破16万亿。

2017-2019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额情况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自2016年3月以来的持续去库存走到了终点,市场供应关系逆转。从新房销售面积看,2018年很可能是历史大顶,预计2020年,新房销售面积或继续下跌3%左右,开发投资和新房销售额增速可能继续回落,库存有所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16万亿销售额中,住宅与商办市场分化明显,商业地产持续量缩。就销售面积而言,2019年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5%,而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14.7%。

2019年中国住宅与商办市场分化明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回顾过去几年,2018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165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49973亿元;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6940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33701亿元。201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155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1%,1—11月份为增长0.2%,上年为增长1.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5%,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14.7%,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15.0%。商品房销售额159725亿元,增长6.5%,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0.3%,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5.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16.5%。

2017-2019年中国商品房销售情况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双李之争”似乎并没有随着双双退休而落下帷幕,后辈接棒,将这场“二人转”变成了家族德比。 

本文采编:CY351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